紫叶矮樱(学名Prunus×cistena),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紫叶李和矮樱杂交种,在中国广泛分布。株高1.8米至2.5米,紫叶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紫叶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其萌蘖力强,可以在园林栽培中易培养成球或绿篱,通过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杂枝,对徒长枝进行重短截,是与栽培观赏。
紫叶矮樱是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5米左右,花朵淡粉红色,叶面红色或紫色,在中国广泛分布。紫叶矮樱生长快、耐修剪,4;5月开花,观赏价值很高,可作为城市彩篱或色块整体栽植,景观和绿化效果不错。那么,紫叶矮樱怎么种植?紫叶矮樱种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紫叶矮樱怎么种植?
1、习性
紫叶矮樱是紫叶李和矮樱的杂交种,具有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
2、养护
紫叶矮樱耐旱,每年早春和秋末可浇足浇透返青水和封冻水,平时若不是特别干旱,基本可以靠天生长,不用浇水。但是要注意的是,春秋风大干旱,新植苗木展叶后要及时灌水,保持适度,以免移栽不成活。
3、管理
将紫叶矮樱沿着一个轴线的两侧进行栽植,可以作为对主要景观的衬托。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时施基肥外,还应在生长期适当追肥,早春、初夏各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秋末再施用一次圈肥
二、紫叶矮樱种植方法
1、土壤
紫叶矮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轻粘土、壤土、素砂土中均能正常生长,在砂壤土中生长为好。
2、温度
第一年苗越冬需要进行缠干,第二年涂白越冬。冬季成年苗采取树干涂白防冻,用根部培土、树干缠草等措施御寒防冻。
3、光照
紫叶矮樱喜光,在光照不足处种植,其叶色会泛绿,这种树苗喜湿润环境,不耐积水,不适合种植在低洼处,夏季雨天还要注意排水。
二、紫叶矮樱种植时间密度
1、地区
紫叶矮樱栽植地区较多,目前在各地均有栽培,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均适宜栽培,东北的辽宁、吉林南部等冬季可以安全越冬。紫叶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采用山杏、山桃。
2、时间
紫叶矮樱适应性强,在春季和秋季移栽成活率高,新植的苗木成活以后要施肥,早春和夏初适当的施肥,缺肥不利于生长。6月下旬盆栽控制水肥,注意造型,促进枝条充实。
3、密度
紫叶矮樱小苗作为绿篱栽植的时候,矮篱、一般绿篱株距为30~50cm,行距为40~60cm;双行式绿篱成三角交叉排列。
1、品种不同
红叶李学名为紫叶李,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
紫叶矮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紫叶李和矮樱杂交种,高2.5米左右。
2、生长习性不同
紫叶矮樱喜光树种,但也耐寒、耐阴。在光照不足处种植,其叶色会泛绿,因此应将其种植于光照充足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紫叶李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适应性强,不耐干旱,较耐水湿。
3、分布地区不同
紫叶李原产新疆,生长于山坡林中或多石砾的坡地以及峡谷水边等处,海拔000米。中亚、天山、伊朗、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均有分布。
紫叶矮樱原产美国,年中国引进栽培。各地有栽培,东北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南部、辽宁、吉林等地。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条幼时紫褐色,老枝有皮孔。单叶互生,叶长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厘米至8厘米,先端渐尖,叶紫红色或深紫红色,叶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齿。花单生,中等偏小,淡粉红色,花瓣5片,微香,花期4月至5月。生长习性紫叶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是城市园林绿化优良的彩叶配置树种,其优点1.色感效果好。紫叶矮樱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叶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现好。在盆栽应用方面,可制成中型和微型盆景。2.适生性强,便于引种推广。紫叶矮樱适应性强,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沙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性喜光,耐寒能力较强,在辽宁、吉林南部,小气候好的建筑物前避风处,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抗病力强,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繁殖方法紫叶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采用山杏、山桃,以杏砧最好。一、嫁接:嫁接方法有芽接法和穗接法(1)芽接时间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底(2)穗接时间为当年11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2月底二、扦插采用壮枝条剪枝,每段长为12厘米,每年3月份之前扦插。插前将下部3厘米长浸泡生根粉液水2小时,上端恰好与地面平齐,埋好、压实、覆上薄膜,保持地温。园林应用紫叶矮樱萌蘖力强,故在园林栽培中易培养成球或绿篱,通过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杂枝,对徒长枝进行重短截。盆栽花谢后换盆,剪短花枝,只留基部2芽至3芽,可以用截干蓄枝法造型,对主干枝、主导枝及时攀扎,多见阳光。6月下旬盆栽控制水肥,促进枝条充实。紫叶矮樱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十分广泛。由于它植株比较低矮,可以作为一种亚乔木甚至灌木使用,在园林造景中用作高位色带效果最佳;由于其叶色艳丽,株形优美,孤植、丛植的观赏效果都很理想,甚至还可以盆栽或用于盆景制作;由于它耐强修剪,而且越修剪叶色越艳,所以是制作绿篱、色带、色球等的上选之材。栽培管理紫叶矮樱为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是紫叶李和矮樱的杂交种,我国2即可,选在清早或傍晚喷施,中午光照足时及雨前雨后均不宜进行,喷施次数以3次为宜,间隔时间10天至15天。越冬管理紫叶矮樱耐寒,成年苗采取树干涂白的措施即可。对于新植苗,可采取根部培土、树干缠草的办法,幼龄苗则进行覆膜处理。新植苗木在第一年进行缠干处理后,第二年采取涂白越冬即可。病虫害防治紫叶矮樱在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刺蛾、蚜虫、红蜘蛛、叶跳蝉、蚧壳虫的危害。每年冬季涂白时尽量将主干和大枝都进行涂白,还应将虫卵、虫茧刮干净,早春应及时喷百菌清、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病害如有发生要及时治理,刺蛾、蚜虫、叶跳蝉、蚧壳虫可用溴氰菊酯等喷杀,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进行防治。整形修剪紫叶矮樱耐修剪,其修剪应根据株型的不同区别对待。紫叶矮樱的常见株型有“扫帚型”和“自然开心型”。“扫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用作绿篱用作绿篱的植株,修剪高度一般在0.6米—1.2米左右,可于每年的春末和初秋进行,使绿篱表面平整,突出绿篱侧面的枝条也应剪除;片植观赏的苗木的修剪就相对粗放,剪除病虫枝、交叉枝、枯死枝、内膛枝,适当疏除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自然开心型”的苗木一般用于对植、列植。紫叶矮樱是以观叶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时应尽可能多保留一些枝条,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竞争枝,保留3至4个内膛枝,对当年生枝条应在其40厘米左右时摘心,以促进枝条木质化,多生侧枝。
紫叶矮樱是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是冬季叶子还是会掉落。等春季温度回升后就会慢慢萌发新叶。栽培的时候要选择光照足的环境,多晒太阳叶子颜色才会更艳丽,否则会变绿。它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若是能用肥沃,深厚,排水性好的土壤栽培,长势会更旺盛,观赏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