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问题

地瓜原产地在哪里?

阎诗宇 提问于:2022-06-21 08:49:20
请问一下地瓜原产地在哪里?要如何解决?
帮你少踩99个养花坑,点击见策略!
共有5条回答
路荻依

红薯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在明朝中叶,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广泛栽种。

时间:2022-06-21 08:49:26
仰梓宇

红薯旋花科,甘薯属的一个重要栽培种,又名甘薯、白薯、番薯、红苕、地瓜、山芋、土瓜、红土瓜。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因其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全世界有111个国家或地区种植红薯,其中有1。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在全国的农作物主产中,红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4位。

时间:2022-06-21 08:49:32
陶泳棋

全国最好吃的红薯是红蜜薯,产自福建漳浦县六鳌半岛,以香、甜、糯、可口诱人著称,六鳌海边沙地种植吸收海水含有天然的盐分感香甜糯。

一、胜南

这是一种红薯杂交品种,在湖南、山东、浙南等地区种植,熟食质地粉而软,甜味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品种出粉率高,粉质纯白,是目前发展红薯加工一个较好的品种,该品种耐肥耐湿,产量潜力较大,亩产高达斤左右。

二、济薯29

济薯29,又称美甜17,山东省农科院最新品种,叶齿型,薯蔓短,易管理,成熟早,薯块小、品质好,口感甜糯香,味道极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运输、耐贮藏,亩产量公斤左右。

三、秦薯8号

该品种属于杂交品种,味甜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藏,薯块呈长纺锤形,光滑无条沟,紫红皮,桔红肉。栽后发根快,缓苗分枝早而多,长势稳健,耐水肥田间不易旺长。

四、浙薯13

浙薯13是一种高淀粉加工型红薯品种,薯皮紫红色,薯肉橘黄色。薯表皮光滑、无纵沟、不开裂,薯块外型美观,商品性好。口感粉,食味甜,耐贮藏,发芽快,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种植品种。

五、秦紫薯2号

这是一种紫薯品种,商品性好,花青素含量高,粗纤维少,质地细腻,熟食口味极佳,市场种植前景非常不错,每亩鲜产kg以上,种植前景可观。

时间:2022-06-21 08:49:39
夏侯敏雨

红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红薯又称为甘薯,地瓜,甘储,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红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现出的是圆形,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的块根。红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红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从云南、广东、福建分三条线路进入中国,明代秀才陈振龙被称为“甘薯之父”。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有一个叫陈振龙的秀才(商人)在菲律宾做生意时在当地的田间地头里发现了一种叫“薯”的农作物,它不仅产量大,种植不受地域影响,还很美味,并且能填饱肚子,所以陈振龙希望能将此引进到我们国家,但是那时候那时候菲律宾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农业发展的比较好,菲律宾以保护物种为名,严禁将薯带到其他的国家种植。所以陈振龙便冒着生命危险,将薯藤缠在绑货物的绳子里,成功通过海关,并带到了我国。由于红薯相对水稻和小麦来说,受到天气因素和地域的影响较小,所以现在红薯这种农作物几乎是遍布于全国各地。

时间:2022-06-21 08:49:45
通碧平

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这一年,陈振龙50岁。他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明史·吕宋列传》)。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到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然而,将薯藤带出吕宋,颇费了陈振龙一番周折。《金薯传习录》记载西班牙人“珍其种,不与中国人”,他们还在海关层层盘查。贿赂当地土著、“得其藤数尺”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另一说“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航船抵达福州的日子,是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几天后,陈振龙之子陈经纶草拟了一份禀贴,游说福建巡抚金学曾“行知各属”、“效法栽种”;与此同时,由于担心“土性不合”,在纱帽池胡同住宅一带,陈氏父子寻“舍傍隙地”,开始“依法栽植”。先薯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四个月以后,朱薯引种成功。经“启土开掘”,陈氏父子发现,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得知后振奋不已,在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之后,他认为朱薯的引种,“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金薯传习录》)。当年冬天,来自吕宋的朱薯,被命名为“番薯”。

时间:2022-06-21 08:49: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