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
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
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花萼管状倒圆锥形,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
生长习性
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
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藿香有叫做合香、苍告、山茴香。
属于唇形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0.5到1.5m,叶子心状卵形,花冠呈淡紫蓝色。
长大约8mm。成熟的小坚果卵状,长大约1.8mm,花期一般是六到九月,果期九到十一月。
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年平均气温19到26℃的地区较宜生长。
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mm以上。
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根死亡。
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
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
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
怕积水,在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根部易腐烂而死亡,种子寿命2到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种。
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发芽适温18到22℃,发芽天数7到10天。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祛暑解表,化湿脾,理气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暑湿、寒湿。
湿温及湿阻中焦所致寒热头昏、胸脘痞闷、食少身困、呕吐泄泻,并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口臭,鼻渊,手足癣。
藿香有散寒的作用,它性微温,可以发散风寒,善于治疗暑月外感风寒。
藿香具有祛湿的功能。藿香辛而微温,善能芳香化湿,对于治疗夏季的暑湿、湿温具有很好的疗效。
藿香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夏季炎热,很容易中暑,我们都会喝点藿香正气液来防治解暑,深受人们的喜爱。
(俞海琪)
藿香〔(Fisch.etMey.)O.Ktze.〕别名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多为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省。以全草入药。全草含藿香素、藿香甙、异藿香甙、5羟基4′甲氧基γ葡萄糖基黄酮甙、1胡薄荷酮、1异薄荷酮以及挥发油。油中主要含甲基胡椒酚、茴香醛、对甲氧基桂皮醛及少量柠檬烯、倍半萜烯等。药理研究表明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有抑制神经的镇静作用及对常见的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味辛,性微温。有去暑解表、化湿和中、理气开胃、止呕功能。用于暑湿感冒、脘腹胀满、腹痛吐泻、不思纳食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氧化乐果—倍液。收前半个月停止喷药。
此外,尚有银纹夜蛾()、豆毒蛾及黄腹灯蛾、叶跳甲、蟋蟀等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北方作一年生种植;南方四川、浙江等省种后可连续收获两年,产量以第二年为高。
冬季收后应施肥培土,以保次年丰收。
6—7月,植株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面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进堆叠过夜,次日再晒,也于日落后收进,次晨理齐捆扎包紧,以免走失香气。第二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
藿香是唇形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的四川、浙江等气候温暖的地区。藿香整个植株都是带有香味的,而且它还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烹饪原料,而且对很多容易导致生病的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