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问题

茵陈与艾草的区别?

曲暄 提问于:2022-05-25 15:21:45
请问一下茵陈与艾草的区别?要如何解决?
帮你少踩99个养花坑,点击见策略!
共有5条回答
弘雨忱

1、性状不同

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

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2、味道不同

茵陈气清香,味微苦。

艾蒿植株有浓烈香气。

3、分布范围不同

菌陈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

艾蒿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华北。

4、功效不同

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艾蒿

菌陈

时间:2022-05-25 15:21:51
谷雨硕

艾叶的气味较大茵陈则无,艾叶的外观成墨绿色,茵陈表面有小绒毛。

时间:2022-05-25 15:21:58
赵一舟

区别茵陈叶子小,气味小,艾叶叶片大,苦味较重。艾叶多皱缩,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被稀疏的绒毛和腺点,下表面有密集的灰白色丝状绒毛。茵陈,药材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绒毛,绵软如绒。质脆,易折断。

艾叶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茵陈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滨蒿.etKit.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时间:2022-05-25 15:22:05
李紫祺

不是同一种植物。但都是菊科植物。

艾即艾蒿。又名白蒿、白艾、灸草等,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150(一250)厘米,叶厚纸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和菊叶相仿,全株灰白色短柔毛,呈青灰白色。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三月茵陈四月蒿,茵陈是青蒿的幼苗,全株灰白色短柔毛,其叶形状大小近似茴香苗,味道不如艾叶香。茵陈蒿为治黄的要药。

时间:2022-05-25 15:22:11
束光誉

茵陈的叶子比较小,长约5厘米。表面光滑,呈碧绿色,有灰白色绒毛。而艾草叶片呈褐色或者灰褐色,表面有细小的白色绒毛。茵陈的植株散发着特殊的香味,味道比较淡。而艾草植株散发着浓烈的香气。

时间:2022-05-25 15:2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