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圆萼刺参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9-22 10:54:31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圆萼刺参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圆萼刺参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圆萼刺参,中药名。为川续断科植物圆萼刺参Morinachinensis(Bat.)Diels的全草或种子。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湿,补肝肾,消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眩晕,小便频数,疮痈肿痛。

圆萼刺参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Semnostachyalongespicata(Hay)HsiehetHuang.

别名:摩苓草、华刺参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茜草目

科:川续断科

种:圆萼刺参

亚科:醉鱼草亚科

族:忍冬族

属:刺参属

类型:常绿花灌木类

入药部位

全草或种子。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消痈肿。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眩晕,小便频数,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7-9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果熟期收取种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通常不分枝或在下部有细小分枝;茎高(15-)20-50(-70)cm,有明显的纵沟,下部光滑,紫色,上部通常带紫色,被白色绒毛,在基部常留有褐色纤维状残叶。基生叶6-8,簇生,线状披针形,长10-20(-25)cm,宽1-1.5(-2)cm,质地较坚硬,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抱茎,边缘具不整齐的浅裂片,裂片近三角形,裂至中脉的一半,边缘有3-9枚硬刺,上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光滑,中脉明显。花茎从叶丛中生出;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短,长5-15cm,4-6叶(通常4)轮生,2-3轮,向上渐小,裂片边缘具硬刺。轮伞花序顶生,6-9节,紧密穗状,花后各轮疏离,每轮有总苞苞片4,总苞片叶状,长卵形,渐尖,长2.5-3.5cm,边缘具密集的刺,基部更多;小总苞隐藏于总苞之内,钟形,长1-1.4cm,顶端平截,边缘有10条以上硬刺,长短不等,通常2条较长,可达6mm,基部有柄,外面疏被长柔毛;萼露出总苞外约3mm,草质,二唇形,长(6-)8-10mm,每唇片先端2裂,裂片钝圆,先端无刺尖,脉明显,外面光滑,内面被绒毛,基部具髯毛;花冠二唇形,短于花萼,长6-7mm,淡绿色,上唇2裂,下唇3裂,流被,柔毛;雄蕊4,上面2枚能育,贴生于花冠管上部,下面2枚退化,着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不外露;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头状。瘦果长圆形,长2-3mm,褐色,表面有皱纹,顶端斜截形,具宿存花萼,藏于小总苞内。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800-4000m的高山草坡灌丛中。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

相关论述

1、《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关节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晕及口眼歪斜症。”

2、《全国中草药汇编》:“健胃、催吐、消肿。主治胃痛等症。外治疮痈肿痛。”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