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大王椰子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22 09:17:49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大王椰子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大王椰子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大王椰子?是棕榈科植物,原产古巴、洪都拉斯等地。大王椰子植株单干,高约15~201TI,树干高耸挺拔,树叶巨大、羽状,整体树形非常优美、壮观。大王椰子是目前我国行道树和园林树中最高大、最能代表南亚热带风光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我国华南各地均栽培和利用大王椰子。

大王椰子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Roystonearegia(HBK.)O.F.Cook

别名:王棕、文笔树、大王棕、棕榈树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槟榔亚纲

目:初生目Principes

科:棕榈科Palmae

种:巴东木莲

亚科:槟榔亚科Arecoideae

族:槟榔族ARECEAE

属:王棕属Roystonea

类型:常绿阔叶乔木类

形态特征

大王椰子为王棕的别称,为棕桐科王棕属多年生常绿直立大乔木,树高10~20米。根系极发达。茎单干不分枝,基部向上膨大,中部向上变细,呈酒瓶状,幼树则基部膨大,随生长变粗变大,具有明显老叶脱落后叶鞘留下的节状环痕,老干灰白色。南方暖地因潮湿多雨,茎干上生满醉苔类及蔽类植物,呈醉苔类绿色,也有的种类基部明显膨大,变细后又变成膨大再变细。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集生于树干先端,叶长可达3~5米,绿色裂片条状披针形,长60~90厘米,先端渐尖,叶鞘长,紧紧包裹先端茎干。肉穗花序生于叶鞘束下,排列成圆锥花序方式粉生,多分枝,花序长可达50厘米以上,花小,白色,雌雄同株并同一个花序。雄花:花萼3片,花瓣3瓣,雄蕊6~12;雌花:花瓣啮合状排列,不完全雄蕊6枚,呈齿牙状突起,子房3室,柱头3,果为浆果,含种子一枚。

果实成熟时红褐色至浓紫色,内含种子1粒。北方容器栽培很少开花结实。

生长环境

喜阳,喜温暖,不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机质的肥沃冲积土或粘壤土最为理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原产地中美洲古巴、牙买加、巴拿马,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引种已久,半归化。

栽培技术

采种和播种

大王椰子的外果皮由青色变为红褐色至紫黑色,种子胚乳硬实,说明种子成熟,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浸水或用稻草堆约一周,待果皮松软,用水洗擦去果肉,即可随播或置沙中贮藏(不宜曝晒或脱水过干)。播种时,气温宜20℃以上如春季。播后注意保湿并搭盖荫棚,保持透光度30@%为宜。5~1O月播种于沙床,最快15天可发芽,2个月以后基本发芽结束。而11月以后播种,1个月后才陆续有发芽,至第二年春天又有少量种子发芽。可见,不同时间播种,发芽持续时间很不一致。大王揶子的种子老鼠喜食。故播后需盖好防鼠网以免损失。

育苗

大王椰子是须根的浅根性树种,对水分反应灵敏,从沙床移至畦地时,往往因部份根受到损伤使吸水机能减弱,导致叶子枯黄或枯死。大王椰子的种子含有营养丰富的胚乳,在发芽后一段时间内,可以不依靠外来养分而生长,所以在发芽生根初期较易移植。针对这一情况,发芽1个月后,根部只长出1—2条根时,就应择阴雨天气及时将沙床苗移植于畦地。为了节约用地和集中管理,可直接将沙床苗移植于营养袋培育一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半个月淋尿素水肥一次,浓度3%~5%,第二年春再择阴雨天气将杯苗移植到畦地。大王椰子在幼龄期性喜偏阴,故夏季要置于荫蔽的环境,冬季需有稻草或薄膜覆盖防霜越冬。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一年生苗高可达50~60厘米(自然高)。地径2~4厘米。

栽培与管理

栽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疏松、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时间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大王椰子喜温暖不耐严寒,适生温度23~25℃,当温度降至15~C以下时,即停止生长。二是大王椰子为偏阴性喜光植物,苗期怕强光照射。应选4-5月问和8~10月的气候条件下栽植,这时气温适宜,栽后成活率较高。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保持圃地土壤湿润。栽植密度视培育苗木大小而定,一般以80×80厘米为宜,可亩植700株,苗木成活后,于生长季节每月追施氮肥一次,可干施(开沟浅施),也可水施,9月份以后增施磷钾肥。杂草可采用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浓度视杂草种类及除草剂而定,一年喷施2次即可。只要加强水肥管理,经过5年的培育,自然高可达4.5~5.5米,杆高1.8~2.0米,1米杆径可达40~60厘米,即成园林绿化的规格苗木。

养护管理

大王椰子的移植存在较多的难题。由于大王椰子植株高大,挖掘过程中难免损伤根系,移植后很难尽快恢复,造成吸水不足,导致植株失水死亡。

保持树干基部有气生根露出泥面

大王椰子的根属肉质根,移植后2年内留一定量的气生根在外透气和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大王椰子树体尽快恢复。

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王椰子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王椰子,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大王椰子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移植大王椰子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大王椰子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

2.喷水。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大王椰子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大王椰子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大王椰子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阴、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要及时清理,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支撑

大王椰子树大易招风,因此大王椰子种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大王椰子体的稳定,支撑点以大王椰子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防冻

新植大王椰子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所以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第一,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以提高大王椰子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大王椰子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病虫害的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根据大王椰子树的特性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

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大王椰子最易感染的病害是干腐病,属真菌病害。发病初期,在树干上可见不规则的浅红色病斑,有的在树干上出现大小和长短不一的裂缝,有的在裂缝中流出黄褐色的黏稠液体。病情严重的,病部组织出现腐烂,颜色呈褐色,由下向上蔓延。发病后期,树冠叶片变小,树体凋萎,叶片干枯,最后脱落,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可用乙磷铝500倍液和甲霜灵500倍液喷雾。为了不使药液迅速沿着树干流失,可在大王椰子树干上缠绑稻草等,使药液在树干上保持一定时间。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