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大果木莲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9-21 08:02:25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大果木莲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大果木莲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大果木莲,濒危种。常绿乔木,高10至20米。仅分布于云南和

大果木莲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DracaenacambodianaPierreexGagn.

别名:莺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种:海南龙血树

亚科:牡荆亚科

族:龙血树族

属:龙血树属

类型:常绿阔叶乔木类

大果木莲,濒危种。常绿乔木,高10至20米。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局部海拔800至1500米的山地峡谷,为阳性树种,多生于向阳东南坡或西南坡的沟谷及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湿,种子难于发芽,林中几无幼苗。花期5、6月,果熟10、11月,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大果木莲

拉丁学名ManglietiagrandisHuetCheng

科木兰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云南(麻栗坡、金平、马关)、广西(靖西、那坡)

展开

1简介

拉丁名ManglietiagrandisHuetCheng

中文名大果木莲

拉丁科名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木兰科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云南(麻栗坡、金平、马关)、广西(靖西、那坡)

海拔下限(米)800

海拔上限(米)1500

2现状

濒危种。目前仅在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南部的部分天然林中有星散分布。由于材质优良,为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建筑用林,历经无限止的砍伐,现存植株极为稀少;又因种子难于发芽,天然更新极为不良,林中几无幼树。

3形态特征

茎,叶,花,果实

1、茎。常绿乔木,高10-20米;新枝绿色,小枝粗壮,淡灰色。

2、叶。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0一35厘米,宽10一13厘米,先端钝尖或短突尖,基部宽楔形,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带灰白色,侧脉12一16对;叶柄长2.6一5.5厘米;托叶痕约为叶柄长的1/4。

3、花。花被片9一11,外轮3,淡红色,倒卵状椭圆形,长6一11厘米,中轮的上部2/3紫红色,倒卵状椭圆形,长8一11厘米,内轮3(-4),上部2/3淡红色,间有深红色线纹,倒卵状匙形,长7.5一10厘米;雄蕊药室内向裂,药隔及花丝红色;雌蕊群卵圆形。

4、果实。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6-20厘米,直径8-10厘米,蓇葖果成熟时鲜红色和红褐色,沿背缝及腹缝开裂,顶端具喙。

4生长习性

大果木莲生长在北热带季雨林或沟谷雨林中的石灰岩山地。气候湿热多雨,干季多雾,空气湿度大(林内湿度可达90%以上),年平均温19-22℃,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土壤为不同类型的石灰岩土或山地黄壤,pH值6.5-7.5,有机质含量约15%,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厚达10-20厘米以上。大果木莲常星散生于由木兰科、樟科、山毛榉科、山茶科植物组成的混交林内。为阳性树种,多生于向阳东南坡的沟谷或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湿、种子难于发芽,林中几无幼苗幼树。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期10-11月。

5分布范围

分布极窄,仅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平,麻栗坡、马关,西畴及广西西南部靖西、那坡等县的局部地区。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峡谷。

6花部数量变异

对云南省麻栗坡县和马关县等2个大果木莲(Manglietiagrandis)野生居群花部数量变异的研究表明:花序梗和花梗的数量无变异,均各为1;但花被片、雄蕊和心皮的数量有变异,分别为9-12、138-195和23-104,而且雄蕊和心皮的螺旋排列方式变化可分为S型、Z型和SZ型等3种类型。在不同结构的数量变异中,作为外部结构的花被片的数量变异系数在3.4%以上,明显大于数量变异系数不足0.2%的内部的雄蕊和心皮。在不同居群间,数量变异差异显著的花部结构是心皮,马关居群的数量竟达麻栗坡居群的3倍,很不稳定;而差异不显著的是雄蕊和花被片,它们较为稳定。这些变异表明大果木莲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与同科的其它种类相比,大果木莲的花部数量特征也存在异步演化,并保留有最多的原始特征,最为原始。

7濒危及保护

7.1保护价值

大果木莲是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又是特有珍稀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及木莲属分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木材细致,具耐腐、耐水湿、不虫蛀等特性,为优良的用材树种。叶大而浓绿,花大而红艳、芳香,胜过木兰属种类,可作中国南方城市庭园观赏树种。

7.2保护措施

建议

各产地严禁砍伐大果木莲。应将云南麻栗坡、马关及广西靖西与越南接壤天然森林划为国防林,加强保护,并采种、育苗,引种繁殖。云南省马关县和麻栗坡县的大果木莲天然林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植株枝叶的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林地土壤的pH值为5.7-6.5,自然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林地土壤的有效磷和全钾含量较低;大果木莲植株枝叶中的全磷含量也较低。其研究结果为有效保护大果木莲,特别是对该树种的迁地保护和人工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8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播种方法可参照香木莲、大叶木莲或华盖木的方法。但大果木莲的原产地在北热带的石灰岩山地,要求土壤中性或微酸性,pH值6.5-7.5,种子发芽所需温度以20-30℃为宜。幼苗期要求遮荫,生长环境要求有较高的湿度。

应在种子未落之前及时采收。将采下的聚合果晒干或阴干,待蓇葖裂开时将种子取出,除去红色外种皮,即行播种。也可将洁净种子进行沙藏,待翌年春天播种。种子发芽温度需保持在20-30℃。苗床以疏松的沙壤土为宜,播后土壤不宜过湿,约40-50天出苗,苗期需遮荫,切勿曝晒。

8.1育苗技术措施

播种时期大果木莲种子播种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二个时期。

春播:在不致发生晚霜危害的情况下,春播期愈早愈好,早播可以提早发芽出土,加长苗木生长期,提高苗木生长量。春播时间太迟,气温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生长不旺,且生长期缩短。浙江一带2月底-3月初播种。

冬播:冬播可免去种子沙藏这道工序,提早发芽出土,浙江11月下旬-1月中旬进行。

8.2播种前圃地准备

苗圃

地宜选择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水源、电源的地方。面积大小依苗木生产量而定。苗圃地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向阳湿润、疏松肥沃、酸碱度中性者为宜;地下水位最高不超过1.5米,土层厚度不少于50厘米;沙壤土、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

春播圃地准备工作在秋冬进行,亩施0.5-1.0万公斤腐熟的有机肥,混入硫酸亚铁2.5公斤,辛硫酸2.5公斤或呋喃丹2.5公斤,立即全面深翻30-40厘米,深耕可熟化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秋播也宜在播种前1-2个月深耕土地;深耕的同时,清除圃地草根、石块、前茬杂桩。第二年春天耙地整平,开沟作苗床,苗床最好为东西走向,苗床宽1-1.2米,两苗床间走道30-40厘米,苗床宜高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再把苗床土壤打碎、搂平、耙细,这样浇水后不会积水,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要先浇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后,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再播种。浇水方法一般采用沟灌,灌水要透。播种前灌水很重要,土壤湿润,便于种子吸水发芽;但又不能积水,积水后影响种子呼吸,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种子极易烂掉。

8.3播种方法和技术处理

大果木莲种子播种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条播、撒播、容器育苗三种方式。大量种子宜用条播和撒播,少量种子宜用容器播种。条播按行距5-8厘米,开沟2-3厘米,也可不开沟直接条播在床面上,条播较为省工,间苗、除草、中耕较为方便,空气、水分、日照条件也较好,有利于苗木生长和提高苗木质量。撒播则是把种子直接播在苗床上。容器播种宜先配置营养土,装好营养土后,把种子直接点播在容器中,营养土成分以火灰土、黄心土、有机肥等按4:5:1比例配制。大果木莲为珍贵树种,资源稀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容器育苗,以提高场圃出苗率、保证较好的苗木质量及便于日后管理。

播种前用5%的新洁尔灭1000倍液或每平方米用2克辛硫磷50%混拌细土撒于床面,进行土壤消毒并准备部分消毒的河沙或黄土待用,消毒后床面用塑料薄膜封闭3-5天。播种时把备用的细沙或黄土与种子混和并拌匀,均匀地撒播在消毒好的床面上,再将消毒的河沙或黄土覆盖在种子的表面,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用细眼喷壶喷湿床面,淋透水后用塑料薄膜封闭床面。

8.4播种后管理

浇水

:春季播种后出苗前应一直保持床面湿润。床面温度控制在25℃左右,当超过30℃时,要揭开塑料薄膜通风。当床面发白时,说明水分不足即要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议采用喷灌措施。

覆盖:如大田播种则要用木板压实种子,再在种子上盖一层粉碎了的心黄土,最后又在苗床盖上一层稻草。盖稻草的目的是为保持土壤湿润和减少水分的蒸发。待种子发芽后,为了防止幼苗黄化,避免幼苗陡长,要及时揭去覆盖物,揭覆盖物宜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苗期管理

大果木莲种子较小,种子破壳后生长出来的小苗幼嫩,管理细致对芽苗的生长很重要,床面经常保持湿润,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后,外界温度达到28℃即可揭开塑料膜进行炼苗。当芽苗长到6厘米-7厘米,种壳完全脱落即可分批移栽。移栽前土壤进行整理和施肥,每公顷移栽苗床施入400公斤复合肥和150公斤硫酸亚铁及30公斤的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虫的防治,并整平筑成1-1.2米宽的苗床。移栽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进行。

小苗管理:移栽后的小苗立即盖上遮阳网,待小苗木质化后才可揭去遮阳网。杂草对大果木莲小苗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春季播种移栽后的苗床很容易长出小草,这时要及时拔除,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除草时,用手压住小苗根部,轻轻拔除,以免松动芽苗。并及时拔出弱苗病株,补苗工作在阴天进行,以利于成活。苗床经常保持湿润,在补浇水时,先用细眼喷壶喷灌,待木质化后可用粪芍轻泼在行间。移植15天后,可以按1-1.5公斤/亩浇尿素或稀粪肥一次。每隔20天松土和施肥一次,肥料种类以速效肥为主。大果木莲小苗长到30厘米时,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其后苗木管理即适时的松土和浇肥,这时肥料施用浓度可逐步加大,但最好停止施用尿素和粪肥,施一次复合肥或钾肥,促使苗木生长更充实和根系更健壮,以便安全越冬。整个生长期施肥5-6次。

9常见病虫害及预防

防治病虫害是幼苗抚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经常检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确保苗木生长健壮,提高苗木质量。

大果木莲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和根腐病。立枯病多在幼苗出土后的初期发生,因幼苗的根茎部幼嫩,易被立枯病侵染,防治方法:⑴用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1000倍的等量式波尔多液,隔10天喷洒一次。⑵已发病的植株,可用800倍的退菌特药液喷洒幼苗,隔7天喷洒一次进行防治。

根腐病防治方法:⑴苗木出土后,在不影响苗木生长的情况下,应少浇水,以不利于发病。⑵对已感染的病株,立即带土挖除,并在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进行土壤消毒,药剂可用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

虫害有小地老虎、蛴螬,它们为害幼苗的根茎部。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⑴除草灭虫,保证苗地无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和幼虫。⑵鲜草诱杀,用多汁的鲜草或莴笋叶切短,以鲜草、敌百虫按99.5:0.5份拌成鲜草饵,放入苗地幼苗附近,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诱杀幼虫。⑶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苗地。蛴螬防治方法:⑴黑光灯诱杀,在雌成虫大量产卵之前进行。⑵在成虫发生期,喷施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

10苗木技术标准

苗木技术标准包括苗木材料特性和生长表现特性。苗木材料特性包括形态与生理方面的特性,而且是可以测量的,如形态的苗高、地径、根量;生理的芽休眠、水分状态、养分状态等。生长表现特性则为苗木在特定的生长环境中栽植后的所有表现,如根生长潜能、耐寒力、环境逆压耐受能力等。

事实上,苗木的外观形态可作为苗木品质优劣的技术标准。因此可由最容易测量的苗木外部形态,如苗高、地径、重量、根系与梢/根比加以评估分级。苗高是指苗木顶芽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地径指苗干接近地面处的直径。重量包括鲜重和干重,表示苗木在生长期积累光合作用产物的能力,苗木干物质的贮存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在造林地上的生长。根系的大小、结构与造林成活、生长和未来的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

大果木莲一年生苗要求达到地径1厘米,高度50厘米,苗木根系长达20厘米,苗木主干通直,叶片和枝条色泽正常,无病虫害。

11观赏价值

大果木莲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南部。该棵大果木莲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中国已故著名植物学家刘玉壶教授自云南边界引种保存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的,其叶大亮绿,花大色艳,芳香怡人,树形优美,是非常珍贵的庭园观赏树种。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