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海南山小橘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2-14 21:37:46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海南山小橘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海南山小橘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高3—1米。新梢、嫩芽、花梗及萼裂片均被红锈色微柔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通常长15—30毫米,少有长6—10

海南山小橘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GlycosmismontanaPierre

别名:鸡皮果;短柱黄皮;黄皮树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科:芸香科

种:海南山小橘

亚科:柑橘亚科

族:铁苋菜亚科

属:山小橘属

类型:常绿阔叶乔木类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3—1米。新梢、嫩芽、花梗及萼裂片均被红锈色微柔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通常长15—30毫米,少有长6—10毫米;小叶硬纸质或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顶部狭尖,基部狭楔尖,偶有倒披针形,纸质,边全缘,新梢及嫩叶背面均被褐锈色早脱落的粉末状微柔毛,成长叶背沿中脉两侧尚有甚稀疏微柔毛,干后叶背呈苍灰或略呈浅银灰色,油点多且明显,侧脉每边9—13条,中脉在叶面稍凹陷呈细沟状,下半段较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厘米,位于小枝下部的较短,花较密集,呈团伞状;花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3—4毫米,早落;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上部较狭,向下渐宽,顶端与花药连接处针尖状,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初时圆柱状,授粉后很快增宽,呈阔卵形或圆球形,花柱短,柱头稍增大,子房的油点干后不凸起。成熟果未见,据载为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8—10毫米,有种子I粒。花期4—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海南山小橘生长于海拔200-500米丘陵坡地或溪旁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海南山小橘在海南地区主要分布于儋州、临高、澄迈、琼海、万宁、保亭、三亚(海南植物志)等地,云南东南部(富宁),越南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海南山小橘果微甜,可鲜食,也可制作成饮料或酿酒,可直接开发利用或作为果树的育种材料,也可作为盆景观赏植物开发利用(海南特色野生果树、药材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一书中记载)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