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短叶黄杉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2-13 20:38:53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短叶黄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短叶黄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短叶黄杉的属性介绍

类型:常绿针叶乔木类

常绿小乔木,高6~10m。叶较短,长0.7-1.5cm,先端钝圆有凹缺。球果卵状椭圆形,下垂。分布于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波400~1250m处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中。本种是黄杉属中唯一生长在石灰岩土壤上的种类。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短叶黄杉

"ShortleafDouglasfir",smallevergreentree6-10mtall;needlesshort,0.7-1.5cmlong,rounded-obtuseandnotchedatapex;conesoviod-ellipsoidalanddrooping.DistrbutedinSWGuangxi,growinginsparseforestsonlimestonemountainsataltitudesof400-1,250m.ItistheonlyspeciesofPseudotsugadistributesinlimestonemountainareas.NPC2-V

中文学名短叶黄杉

别称红松米花科米松京米中鬼天枕油松米化科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松科

亚科冷杉亚科

属黄杉属

种短叶黄杉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龙州及靖西海拔1250米上下的向阳山坡或山顶。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一年生枝干后红褐色,有较密的短柔毛,尤以凹槽处为多,或主枝的毛较少或几无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多

短叶黄杉

数,覆瓦状排列,红褐色,常向外开展,宽卵形,先端钝或宽圆形,边缘有睫毛。叶近辐射伸展或排列成不规则两列,条形,较短,长0.7-1.5(稀达2)厘米,宽2-3.2毫米,上面绿色,下面中脉微隆起,有2条白色气孔带,气孔带由20-25条(稀达30)气孔线所组成,绿色边带与中脉带近等宽,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宽楔形或稍圆,有短柄。球果熟时淡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径3-4厘米;种鳞木质,坚硬,拱凸呈蚌壳状,中部种鳞横椭圆状斜方形,长2.2-2.5厘米,宽约3.3厘米,上部宽圆,鳞背密生短毛,露出部分毛渐稀少;苞鳞露出部分反伸或斜展,先端三裂,中裂呈渐尖的窄三角形,长约3毫米,侧裂三角状,较中裂片稍短,外缘具不规则细锯齿,苞鳞中部较窄,向下逐渐增宽;种子斜三角状卵形,下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长约1厘米,种翅淡红褐色,有光泽,上面中部常有短毛,宽约7.5毫米,连同种子长约2厘米。

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着生2胚珠的珠鳞与苞鳞组成。球果下垂,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种鳞圆斜方形,木质,拱凸呈蚌壳状,背面密生短毛,露出部分被疏毛;苞鳞长而外露,向后反伸,先端三裂,中裂片窄三角形,渐尖,长约3毫米,侧裂片三角形,较中裂片稍短;种子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厘米,下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种翅淡红褐色,上面中部常有短毛,长约2厘米,宽约7.5毫米。

生长习性

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8-14℃,极端最低温-1.9--6.7℃,7月平均温23-28℃,极端最高温33-39℃;年降水量1350-1690毫米。为阳性树种,耐旱性强,为钙质土特有种,一般生长在石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常散生于疏林中。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附近或较远处,有不少中龄树、幼树和幼苗。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短叶黄杉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山顶部或坡中上部,海拔800-1000米,坡度0°-35°的疏林中。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土被不连续,其根系常穿透于岩石裂缝中,以吸收深层水分养分,其生长环境极为恶劣,立地条件差,常形成短叶黄杉-圆果化香林,该类型分布的生境条件较广东松——乌冈栎林更加恶劣,由于生境十分干旱,与短叶黄杉一起形成的混交林的阔叶树种,不再以常绿树种为主,而是由更耐干旱脊薄的圆果化香所代替。

树木生长缓慢,径级小,高度低,分枝矮。在该类群落中,乔木层主要组成树种有翠柏(Calocedrusmacrolepis)、短叶黄杉、圆果化香(Platycaryalongipes)、荔波鹅耳枥(Carpinuslipoensis)、岩生鹅耳枥(C.rupestri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贵州泡花树(Meliosmahenryi)等;灌木层组成树种有乌冈栎、光叶海桐(Pittoaporumglbratum)、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calcareus)、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球核荚迷(Viburumpropinquum)、齿叶黄皮(Clausenadunniana)、角叶槭(Acersycopseoides)、密花树(Rapaneaneriifolia)等;草本层组成种类有岩凤尾蕨(Pterisdeltodou)、石韦(Pyrrosialingua)、瓦韦(Lepisorusthunbergiaus)、石斛(Dendrobiumsp.)、免耳兰(Cymbidiumlancifolium)、长梗苔草(Carexylossosligma)等。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县,向阳山坡或山顶,常散生于疏林中。向北断续延伸至凌云、乐业和贵州南部荔波县、安龙。生于海拔400-1250米峰丛石灰岩山区喀斯特峰丛疏林中。

短叶黄杉

在贵州省短叶黄杉仅分布于南部荔波县境茂兰保护区内的板寨、莫干、洞多、瑶所、瑶兰一带,海拔800-950米,坡度0°-25°,多处于山脊。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岩石裸露率85%,林分郁闭度0.6。群落分布面积407.5公顷,总株数24068株,活立木畜积量12616.8立方米,出现度0.35,每公顷株数为59株,每公顷蓄积量30.9立方米。

生物价值

该种是黄杉属唯一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其叶较短,很象铁杉属Tsuga的叶片。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

材质优良,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

该种由于成立自然保护区而得到有效保护,其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从幼苗生长成幼树阶段生长较广东松快,但由于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生境恶劣,实施迁地保护,建立珍稀植物园对于保存该种基因和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

由于短叶黄杉球果较大,成熟期较广东松短且易于结实,种子萌发率高,故采用种子育苗方法繁殖较为可行。

其次合理适量移植天然林内幼苗、幼树亦为该树种异地保护途径之一。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栽培法参考同属其它种类,人工播种时着重基质消毒及苗期管理。采种后精选种子加以储藏,春季选肥沃的沙壤播种,20天后开始出土。幼苗要加以蔽荫,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由于野生树球果虫害率较高,不易大量采种,可移植天然林下自生幼苗,经人工栽培,加速成长,并应建立种广园。

根据广西植物所对10年播种苗的研究发现,平均高度1.81米,平均地径3.1厘米,最大高度2.04米,在酸性土壤能生长,无病虫害。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