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篦齿苏铁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9-14 17:26:13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篦齿苏铁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篦齿苏铁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篦齿苏铁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Piceaaurantiaca

别名:千岁兰、奇想天外、二叶树

门:裸子植物门

纲:买麻藤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目:百岁兰目

科:松科

种:百岁兰

亚科:岩蕨亚科

属:云杉属

类型:裸子植物

篦齿苏铁(学名:Cycaspectinata)是苏铁科苏铁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锡金、尼泊尔、老挝、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昆明等地,生长于海拔1,21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石灰岩山坡或杂木林中,篦齿苏铁属常绿木本植物,树干粗短。圆柱状,常不分枝,植物体呈棕榈状。叶大,革质,多为一回羽状复叶,螺旋状排列于树干上部。雌雄异株;雄球花为一木质大球花(小孢子叶球),直立,具柄,单生于茎顶,由多数的鳞片状或盾形的雄蕊(小孢子叶)构成,每个雄蕊下面遍布多数球状的室花药(小孢子囊),小孢子(花粉粒)发育所产生的精子细胞有多数纤毛;大孢子叶叶状或盾状,丛生于茎顶。种子核果状,有3层种皮,胚乳丰富。是中国的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篦齿苏铁

篦齿苏铁属于苏铁科,裸子植物,常绿乔木,一亿四千万年前就普遍生长在地球上。单生或丛生,一回羽状复叶,雌花雄花均著生于干顶。树干圆柱形,高达3米。羽状叶长1.2~1.5米,叶轴横切面圆形或三角状圆形,柄长15~30厘米,两侧有疏刺,刺略向下弯,长约2毫米,羽状裂片80~120对,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厚革质,坚硬,直或微弯,边缘稍反曲,上部微渐窄,先端渐尖,基部窄,两侧不对称,下延生长,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脉的中央常有一条凹槽,下面绿色,有散生短柔毛或渐变无毛,中脉显著隆起,中部的羽状裂片长15~20厘米,宽6~8毫米。雄球花长圆锥状圆柱形,长约40厘米,径10~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叶楔形,长3.5~4.5厘米,顶部三角状或斜方形,先端具钻形长尖头,宽1.2~2厘米,密生褐黄色绒毛,花药3~5(多为4)个聚生;大孢子叶密被褐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宽圆形或宽圆形,宽较长为大或长宽几相等,宽6~8厘米,边缘有30余枚钻形裂片,裂片长3~3.5厘米,先端尖,通常无毛,顶生的裂片较长大,长4~5厘米,边缘常疏生锯齿或再分裂,大孢子叶的下部急缩成粗短的柄状,长3~7厘米,上部两侧生胚珠2~4枚,胚珠无毛,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顶端有一乳头状突起点。种子卵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圆形,长4.5~5厘米,径4~4.7厘米,熟时暗红褐色,具光泽,干后外种,皮常同中种皮分离开。

植物形态

2生物特性

苏铁科出现于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至早白垩世最繁盛,晚白垩世剧减,进入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更为减少,生存的苏铁科植物共10属约110种,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及南亚热带,少数种可沿干热河谷伸至中亚热带。

篦齿苏铁分布区地处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年平均温度16~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集中于雨季降落,干季较长。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6。常生于以厚缘青冈、毛叶青冈、峨眉木荷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中;或在余甘子、毛果箕盘子为标志的次生灌丛中也可见到。常1~3年开花一次,花期在6~7月,种子在翌年2~3月成熟。通常4~5月自茎顶萌发新叶,常宿存3~4年,而叶柄基则常宿存于茎干。

3实用价值

其大孢子叶的形状与二迭纪的化石苏铁相似,对研究苏铁类植物的演化、分布及古地理、古气候等都有价值。树姿优美奇特,供观赏。

药用价值

四季可采根和叶,夏季采花,冬季采种子洗净晒干备用。叶含(Cycasin)有毒,并有抗癌作用,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4地理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景洪、红河、思茅市翠云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海拔1500米以下)。

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均有分布。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