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草胡椒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2 11:00:05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草胡椒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草胡椒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草胡椒(学名:Peperomiapellucida(L.)Kunth)是胡椒科,草胡椒属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高可达40厘米;茎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片半透明,互生,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顶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叶脉网状脉不明显;穗状花序顶生和与叶对生,细弱,花疏生;苞片近圆形,花药近圆形,有短花丝;子房椭圆形,柱头顶生,浆果球形,4-7月开花。

草胡椒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Peperomiapellucida(L.)Kunth

别名:多齿杂交芦荟、翠绿芦荟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胡椒目

科:胡椒科

种:草胡椒

亚科:阿福花亚科

族:芦荟族

属:草胡椒属

类型:多肉植物类

形态特征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20-4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

叶互生,膜质,半透明,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3.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基出,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

穗状花序顶生和与叶对生,细弱,长2-6厘米,其与花序轴均无毛;花疏生;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5毫米,中央有细短柄,盾状;花药近圆形,有短花丝;子房椭圆形,柱头顶生,被短柔毛。浆果球形,顶端尖,直径约0.5毫米。花期4-7月。

分布范围

原产热带美洲,已广布于各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各省区南部。生于林下湿地、石缝中或宅舍墙脚下。

生长环境

草胡椒喜阴湿温暖环境,常生长于林下湿地、石缝中、宅舍墙角下或为园圃杂草。草胡椒生命力强,其花靠风媒传粉,种子极小,易于散布,其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种子和营养繁殖旺盛。

为害特点

20世纪初在香港开始成为杂草。本种由于种子和营养繁殖能力都极强,常随带土苗木传播,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容易蔓延成片,成为优势群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目前,尽管草胡椒在我国只是一般性园圃杂草,没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但侵入潮湿的山谷、森林后,有可能大规模蔓延,因此应该防患于未然,及时加以防治。

发生消长规律:一年生肉质草本,喜潮湿,常生长于林下湿地、石缝中、宅舍墙脚下或为园圃杂草。通常在每年的春季1月和秋季8月开花。该种生命力强,其花靠风媒传粉,种子极小,易于散布,其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营养繁殖旺盛。

主要价值

草胡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印度、巴西、东南亚以及非洲许多国家草胡椒被收入当地传统民间验方。Bayma等从草胡椒中分离获得苯丙素类化合物和二聚的ArC2类化合物pellucidinA。对巴西产的草胡椒水溶性提取物开展的抗炎镇痛的试验表明,粗提取物在200mg/kg时表现出抗炎作用;在400mg/kg给药时出现最佳的镇痛效果。此外,草胡椒植株的浸提液对某些植物的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试验表明,草胡椒的甲醇粗提取物及进一步分离得到的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正丁醇部分都显示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其中正丁醇部分活性最好。中国学者采用了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得出,草胡椒对芒果炭疽菌、辣椒枯萎菌抑制率超过50%,对西瓜蔓枯菌、香蕉黑星菌、香蕉枯萎菌抑制率达到30%以上。

《中华本草》收载该植物,其功效:散瘀止痛、清热燥湿。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烧伤。[5]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茎有分枝,具细纵槽纹,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宽几相等,0.8-3厘米,基部心形,两面无毛,叶脉基出,网脉不明显,叶柄长0.8-2厘米。常带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气微,味淡。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