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并蒂莲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9-24 12:23:55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并蒂莲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并蒂莲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并蒂莲是昆山市的三宝之一。

并蒂莲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hladophora

别名: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山龙眼目

科:莲科

种:并蒂莲

亚科:莲亚科

族:芸苔族

属:莲属

类型:水生植物类

形态特征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菡萏、泽芝、六月春、芙蕖等,属睡莲科,古称“芙蓉”,是地球上最早发现的被子植物种属之一。

并头莲

并蒂莲属荷花中的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它集莲荷之精华于一身,尤能引人入胜。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长成过程

荷花在生长过程中,一般只形成一个花芽,一个分生中心,开一朵花。如果受到某种特殊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内部的特殊变异,着生在一支茎上的花芽,便有可能分化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两个像是双胞胎的花蕾,从而在一支花柄上形成两个花蒂,并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这便是并蒂莲。

荷花珍品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十万分之一,是十载难逢的植物中的“双胞胎”。其遗传机制尚在研究中,目前还不能复制。荷花专家曾分别用生长过并蒂莲花的藕种和并蒂莲蓬里的莲子,反复进行培植试验,结果都不能生成并蒂莲花,证实其不可遗传,只能天然生成。在昆山市亭林公园中则有一块并蒂莲池,2011年6月在福州茶亭公园也被发现一株罕见的“并蒂莲”。

分布范围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原产中国,在华夏大地上广为分布。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

主要价值

象征意义

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文化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的名句广为传诵。

据《全芳备祖》“后集·莲部”记载:“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西晋)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

又据《群芳谱》卷二十九:“并头莲,晋泰和间(公元366-371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再据《宋书·符瑞志》称:“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在位,为南北朝时期)十年七月华林天渊池芙蓉异花同蒂。莲生建康额檐湖一茎两花。”权征兴(公元759-818年)在《中书门下贺神龙寺渠中瑞莲表》写道:“神龙寺殿前渠中瑞莲花图,其花一茎两房。”以上表明并蒂莲在古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文学故事人物,相传曾家住扬州)曾写道:“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表达了她对并蒂莲的无限憧憬与祝福。

栽培技术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虽然关于它的传说流传各地,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栽植并蒂莲的地方却不多。当今成片栽植,精心培育,花繁叶茂,双萼并蒂,映日别样红的首推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园。该园种植之并蒂莲为千瓣莲,花瓣密集,1985年我们曾计数一朵竟有花瓣2601枚,真是名副其实,以致花头沉重,花梗容易折断,需立杆支撑,以免倒伏,但并蒂莲历来在所开之群花中未见结实现象。亭林园的并蒂莲,人称“元末古莲”。据“县志”记载:元末昆山名士诗人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有亭、台、楼、阁数十处,在池中种植并蒂莲。相传荷种来自中亚细亚,并蒂莲有“双萼并头”、“九品莲台”、“四面拜观音”诸形,更有花茎顶端簇生十三个头的,但以双萼并蒂为稀世罕见。仲瑛“才情妙丽,广交天下文友墨客,饮酒赋诗,踏曲品画,文会之盛,冠绝一时”。当时名流倪瓒、高则诚等常往顾宅赏莲。相传东亭荷池池底铺以石板,板上钻孔如莲房,荷梗便从孔中钻出,故未被人挖绝,才得以流传至今。

正仪“玉山佳处”园林历600余年之沧桑,后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民国23年(1934年)冬,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且又注明莲出自正仪东亭,叶当即来昆山访莲。1935年叶氏曾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整治园林,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据叶恭绰氏考证该并蒂莲“决为天竺种无疑”。叶氏赏荷后并倚声作《五彩同心结》曲以记其事。曲云:“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萝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招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时值盛夏赏荷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竟使当时的京沪快车破例停靠正仪小站,以便赏荷游客,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

解放后,1950年江苏省、昆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发展传统名花,后县政府在亭林园东斋前建造了437平方米之荷池,将东亭的并蒂莲移来。另外还盆(缸)栽并蒂莲多盆(缸)。迄今已栽植50余年。1963年苏州拙政园亦曾从昆山正仪顾园引种40多斤千叶莲花(即并蒂莲)于远香堂北侧及香洲前水池中,当年即开花,吸引了许多旅游者。花池中有一花多至十三个花心的,花瓣总数达1400余枚,花朵因负荷过重而低垂。苏州文人卢彬士先生观后赞曰:“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周瘦鹃先生鉴赏之后曾著文志之,誉为“色香俱绝,不同凡卉”。其后,广州、上海、杭州等地植物园也相继来亭林园引种,使并蒂莲传播各地。笔者曾于1987年在湖北省武汉东湖见到该荷种(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为中国荷花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至今尚未形成独特的并蒂莲花群,故今亭林园的并蒂莲池仍属世上少见。为此中国荷花研究专家王其超教授亦于1996年专程来昆考察亭林园之并蒂莲,赞赏有加。

并蒂莲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地下茎细瘦有节,发芽生长后先叶后花,叶单生,其莲藕味淡涩。

昆山亭林园经过50余年的栽培,在繁殖、管护、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已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使该珍品在每年盛夏向广大游客展示它的芳姿。

并蒂莲还可以栽植于各种大型的盆(缸)内,只要种植方法得当,环境适宜,亦能正常开花。

1999年,亭林园栽植并蒂莲四缸参加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陈列于江苏馆“吴中小筑”,其荷缸请宜兴均陶厂定制,盆边外围设计有彩釉并蒂莲浮雕,色泽清雅古朴与缸内并蒂莲相得益彰。

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的一个村中有一个荷花塘,塘里年年长满了美丽的荷花。塘东住着一个姓洪的员外,家里很有钱,可四十多岁了却还没有儿女。这一年,员外妻子怀了孕,洪员外日夜烧香敬佛,求菩萨保佑他得个儿子。

可是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孩儿。洪员外闷闷不乐。他妻子为了安慰员外,便和员外商量,把这女孩儿当儿子来养,对外人就说生了个男孩子,给孩子取名叫赛郎。后来赛郎慢慢长大了,装束打扮就一直象个男孩子一样。十二岁时,洪员外在荷塘前面建了座书馆,请熟师教赛郎读书。外面都以为赛郎是男孩儿。

再说这塘西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老夫妻俩生活还过得去,就是没有儿子。他老婆曾生过三个儿子。都没活过周岁便死了。为这事老白曾经几次找人算过命,都说他俩是“命里无儿”。

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儿还能活,若生下男儿来怕又保不住。他妻子便想了个办法:“若生下儿子,只把他当女儿养,就不会再死了。”后来,真的又生了个儿子,夫妻俩便给这孩子戴上耳环,取名叫贞娘。贞娘长到十三岁,穿戴打扮起来比女孩子还标致。老夫妻疼儿子,想尽办法要供贞娘读书,听说东村洪员外家立了书馆,便求人说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贞娘送去读书。外面人都以为贞娘是女孩子。贞娘到了学堂,和十几个孩子很合得来,特别和赛郎更要好,每天上学在一个书桌上读书,下学时两个人要在荷花塘边玩一阵子才分手回家。同学们看他俩那样亲近,有一天,趁老师不在,就闹着玩,要赛郎、贞娘拜花堂,谁也不知道赛郎是女,贞娘是男。赛郎也以为贞娘真的是女孩,贞娘也以为赛郎真的是男孩。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赛郎已经十五岁,贞娘也十六岁了。两个人时常想起刚入学时拜花堂的事来,赛郎心想:贞娘这个人又聪明又和气,才学又好,将来谁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贞娘也这样想:自已若真的是女子,一定要嫁给赛郎。

眼看又过了两年,学生们都要分手了。赛郎对贞娘说:“学业期满,从今以后你我恐怕不能常见面了,”说着流下泪来。贞娘说:“赛郎弟弟,不要难过,我家离你那儿不远,可常来往。”可赛郎心里晓得:自己年纪大了,从今后就要被父母关到闺房里不能出门了;再说自己和贞娘都要嫁人,谁晓得嫁到哪里去呢?她对贞娘说:“我俩结拜做姊妹吧!”贞娘想:两个男子拜姊妹,岂不笑话?连连摇手:“不、不、不,还是结拜兄弟吧!”争半天,最后都说:“算了,就是结拜好了!”就这样,两个人糊糊涂涂地在荷花塘边结拜了。

赛郎回家后换了女装,整天呆在闺房里,时常想念贞娘。贞娘在家,也总想看赛郎。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亲就让贞娘摘掉耳环,换上男装,要他给老白穿孝打灵幡,送老白入土。直到这时候,全村人才晓得贞娘原来是个男的。消息传到洪员外家里,赛郎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同窗多年竟不晓得他是男子;喜的是,遇见了贞娘这样可亲的人。可是洪员外听了这个消息竟大发脾气,叫人把贞娘的母亲喊来,当面骂了她一顿:“你家养了个儿子,谁还会抢了你的,为什么男扮女装送到我家书馆来读书,整天与赛郎在一起,败坏了我家门风!”贞娘的母亲听得糊涂了:“我家贞娘与赛郎在一起,有什么败坏门风的呢?”员外老婆在旁一说,她才晓得原来赛郎是个女的,也不免吃了一惊。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讲道理,便也气愤地说:“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装去读书,为什么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装去读书呢?”洪员外无言可答,命人把贞娘的母亲赶出了大门。

贞娘听母亲说赛郎是女子,高兴极了,立志要娶她。母亲晓得洪家不会答应,不肯找媒人,于是,贞娘整天闷闷不乐。

过了几天,忽然洪家丫环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赛郎写来的。信上说她被父母关在闺房里,如何想念贞娘;又说她知道了贞娘是男的,心里如何高兴。贞娘看了信,知道赛郎待他有心有意,高兴得不得了,忙写了封回信,叫丫环带回去。从此以后,两个人便你来我往地通起信来。

一天晚上,贞娘又要母亲托媒去提亲,母亲心疼儿子,答应试试。没想到媒人未进洪家大门就被赶了回来。媒人对贞娘说:“死了心吧!员外说了,一则嫌你家贫,养不起他女儿,二则你俩原是同学,如今嫁给你就是‘无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门风。”贞娘见事情不能成功,忧愁成病;他母亲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说赛郎听得白家托媒提亲被父母回绝一事,也急得闹起病来。洪员外为了让女儿死了这条心,偷着叫人把白家母子赶出村去。赛郎听到此消息,气得索性连饭也不吃了。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再说贞娘母子被洪家赶出村,搬到四十里外城里去住。过了不久,贞娘的病稍好了些,谁知他母亲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贞娘只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维持生活。过了几个月,他母亲死了,贞娘安葬了母亲,决心回村去找赛郎。他把家里东西卖掉,办了些花线等货物,打成包袱,扮成卖货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庙里。

一天,他摇着手中的拨浪鼓,偷偷地绕到洪家后花园前,赛郎的丫环听到鼓声出来买花线,一见是贞娘,惊喜万分,急忙跑进去告诉赛郎。赛郎随即写了封信,让丫环交给贞娘,叫他快些离开这里。贞娘跑回庙里,打开一看,原来赛郎约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会。贞娘高兴啊,眼睁睁地盼着天黑。

三更时分,荷花塘边,赛郎和贞娘一见面就抱头哭起来。哭着,哭着,赛郎对贞娘说;“爹爹心狠,我俩生难成夫妻。望你保重身体,不要再挂记我了。”说完就往水里跳。贞娘一步上前抱着她,哭着说:“我俩生不能在一起,情愿死在一起。”说完,两人抱住,一起跳进了水中。

丫环等到鸡叫还不见赛郎回来,知道坏了事,也不敢声张。第二天,洪家上下各处寻找,找到荷花塘边,见有赛郎的一只绣鞋,知是跳了水。洪员外急忙命人打捞上来,只见贞娘、赛郎两个人紧抱在一起,,几个人用力拉也拉不开。洪员外便命人将他俩埋在荷花塘边。

当晚只听得电闪雷鸣,一阵狂风暴雨。等到天明,只见荷花塘水一直涨到贞娘、赛郎的坟前,将坟围了起来:坟上长出的荷花,花茎比人的大拇指还粗。顶上开了两朵花,一红一白,紧紧地靠在一起,人们便叫它“并头莲”,以后又叫成了“并蒂莲”。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