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3 11:03:51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是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汉密吉伊坦山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1200~1600m的地区。它一度被认为是小瓮猪笼草和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之后其被认定是起源于杂交种的物种。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Nepentheshamiguitanensis

别名: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忘忧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石竹目

科:猪笼草科

种: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

亚科:阿福花亚科

族:芦荟族

属:猪笼草属

类型:热带植物类

形态特征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4m的高处。茎为圆柱形,成年植株的茎直径约8~10mm。节间距约4~7cm。

攀援茎的叶片带柄。叶片为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可长达25cm,宽至9cm。叶片末端为钝尖,基部渐渐缩窄成细管状。在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羽状脉丰富,斜向延伸至叶缘。笼蔓大致与叶片等长,上位笼的笼蔓带笼蔓圈。

还未在野外发现成年的下位笼,只有莲座状的幼苗。因此,还没有关于其下位笼的正式描述。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上位笼的下半部为漏斗形,上半部为圆柱形至略漏斗形。显著的笼肩将捕虫笼分成了两个部分。其可高达20cm,宽至9cm。笼翼退化为一对隆起。笼口倾斜,基部向上拉长,形成一个较短的唇颈。唇通常是圆柱形的,但偶尔也会为略微的呈扁平状。唇可宽达1cm,唇肋间距约0.3mm,内缘有很短的唇齿,最多仅长达1mm。笼盖为心形,宽达5cm。笼盖下表面均匀的分布蜜腺,此外在笼盖下表面的基部还具有一个突出的附属物。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有一根分叉的笼蔓尾,其可长达4mm。上位笼通常为通体奶白色,但也可能为黄底红斑。唇可为奶白色、带红色条纹或深红色。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其雄性花序大约可长达70cm,宽至3.5cm,一个次级花梗带两朵花,部分花梗无苞片。该关于花序的测量数据来源于2008年7月23日对模式产地植株的实地观察。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通体披被浅棕色至白色的粗短毛被,在叶片的边缘尤其明显。

生长环境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是菲律宾棉兰老岛东达沃省(DavaoOriental)圣伊西德罗的汉密吉伊坦山顶峰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1200~1600m的地区,特别集中于海拔1400m的位置。

分布范围

其主要陆生于山地森林极其边缘处。未在汉密吉伊坦山顶峰山脊以下的高原矮小植被地区,即称之为矮小森林(BonsaiForest,pygmyforest)的地区发现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其通常生长于部分遮荫,且降雨量极高的位置。汉密吉伊坦山由超基性岩(ultramafic)组成,但由于森林地表具有大量的腐殖质,所以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并不需要生长在超基性土壤中。在模式标本产地,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肉眼观察每50平方米约有2~3棵。仅观察到幼苗和成熟的攀援状植株,未发现具有下位笼的植株。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与棉兰老岛猪笼草同域分布,与小瓮猪笼草和盾叶猪笼草生长于同一海拔高度。后两者常见于更开阔光照更充足的地区。还未发现关于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这可能是由于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花期与其他生长在汉密吉伊坦山的猪笼草不同。

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正式描述的作者们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评估了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保护状况,将其列为易危(Vulnerable)等级。他们指出,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比小瓮猪笼草和盾叶猪笼草更具有局部性,其仅分布于山上的几个地点且集中了种群的大部分。汉密吉伊坦山是汉密吉伊坦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MountHamiguitanRangeWildlifeSanctuaryNationalPark)的一部分。来访者只允许在向导的帮助下攀登汉密吉伊坦山。如果东达沃省政府申请将汉密吉伊坦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UNESCOWorldHeritageSite)获得成功,那么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野生种群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植物学史

虽然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被正式描述于2010年,但这个种群在之前就已被人们所知。2007年3月13日,维克托·B·阿莫路索(VictorB.Amoroso)和R·阿斯比拉斯(R.Aspiras)于汉密吉伊坦山(MountHamiguitan)顶峰,特别是通往圣伊西德罗(SanIsidro)的路径上,采集了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的一份蜡叶标本。采集地的植株生长于海拔1310m的山林边缘。其标本编号为“V.Amoroso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