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杭子梢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7-29 09:58:29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杭子梢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杭子梢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杭子梢(学名:Campylotropismacrocarpa),为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杭子梢属的一种植物。

杭子梢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ampylotropismacrocarpa(Bge.)Rehd.

别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种:牡丹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蚂蝗族胡枝子亚族

属:[艹/杭]子梢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3)米。小枝贴生或近贴生短或长柔毛,嫩枝毛密,少有具绒毛,老枝常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狭三角形、披针形或披针状钻形,长(2)3-6毫米;叶柄长(1)1.5-3.5厘米,稍密生短柔毛或长柔毛,少为毛少或无毛,枝上部(或中部)叶柄常较短,有时长不及1厘米;小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有时过渡为长圆形,长(2-)3-7厘米,宽1.5-3.5(-4)厘米,先端圆形、钝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圆形,稀近楔形,上面通常无毛,脉明显,下面通常贴生或近贴生短柔毛或长柔毛,疏生至密生,中脉明显隆起,毛较密。

总状花序单一(稀二)腋生并顶生,花序连总花梗长4-10厘米或有时更长,总花梗长1-4(-5)厘米,花序轴密生开展的短柔毛或微柔毛总花梗常斜生或贴生短柔毛,稀为具绒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5-3毫米,早落或花后逐渐脱落,小苞片近线形或披针形,长1-1.5毫米,早落;花梗长(4-)6-12毫米,具开展的微柔毛或短柔毛,极稀贴生毛;花萼钟形,长3-4(-5)毫米,稍浅裂或近中裂,稀稍深裂或深裂,通常贴生短柔毛,萼裂片狭三角形或三角形,渐尖,下方萼裂片较狭长,上方萼裂片几乎全部合生或少有分离;花冠紫红色或近粉红色,长l0-12(-13)毫米,稀为长不及10毫米,旗瓣椭圆形、倒卵形或近长圆形等,近基部狭窄,瓣柄长0.9-1.6毫米,翼瓣微短于旗瓣或等长,龙骨瓣呈直角或微钝角内弯,瓣片上部通常比瓣片下部(连瓣柄)短1-3(3.5)毫米。

荚果长圆形、近长圆形或椭圆形,长(9-)10-14(-16)毫米,宽(3.5-)4.5-5.5(-6)毫米,先端具短喙尖,果颈长1-1.4(-1.8)毫米,稀短于1毫米,无毛,具网脉,边缘生纤毛。花、果期(5-)6-10月。

本种研究

杭子梢这一种群除少数省未见到标本以外,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均有分布而且生长普遍,生态幅较宽广,形态变异也较大,如:小叶由宽椭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以至披针形;植株由被疏毛至枝、叶柄、花序有时被绒毛;花萼由稍浅裂、中裂以至有时稍深裂或稀为深裂;花的大小、形态变化也很明显,花一般长10-12(13)毫米,但也有小于10毫米的,龙骨瓣的外形也见有很少数与云南杭子梢之间的过渡形状;果实的大小一般为长10-13毫米,宽4.5-5.5毫米,但也有长8-10毫米以至长达16毫米的,果颈一般长1-1.4毫米,但也有长不及1毫米或长达16毫米以上的弯化。由于分布广、生态幅宽、变异大,如取个别标本来看,很容易被定为不同的种,因而过去的一些著者对此曾发表过许多种的名称即缘于此。我们研究了大量标本并仔细比较其形态特征上的变化,看出这些特征变化极其交叉连续而不易分割,虽然某些特征变异有时似乎可以作为独立类型看待,但实际上则因很不稳定而不能成立。因而我们将前人发表的一些名称归入为本种作为异名。

对于CampylotropisgiraldiiSchindl.(太白杭子梢)这一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的分类群,其名称过去曾广为应用过,但从其形态特征变化幅度及其连续性来看,它与C.macrocarpa(Bunge)Rehd.除子房与果实的毛被不同以外,其他特征均一致,难以区分,因而无论从种的概念上看,还是从实用角度上看都不宜看成两个独立的种。据此,我们同意将果实、子房全面被毛的C.giraldii作为果实、子房表面无毛而仅边缘有毛的C.macrocarpa的变种的安排意见认为是最适宜的。至于它们下面的一些变异类型成立为变型是较为合适的。

对于Schindler依据云南东川附近采集的标本发表的圆锥杭子梢C.paniculataSchindl.(inFedde,Repert.Sp.Nov.11:425.1912),其特征除花序于顶部更为密集如圆锥状;萼深裂外,与太白山杭子梢基本一致,可能是太白山杭子梢的一个变异类型,由于我们尚未见到云南东川一带的标本,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Ricker曾于1946年发表过C.huberiRick.和C.mortolanaRick.两个种,据原始描述,除花梗较短外,其特征基本与本种一致,可能属于本种的稍有变异的类型,亦有待进一步查证。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坡、山沟、林缘、灌木林中和杂木疏林下。在亚热带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有广泛分布,但多以伴生种的地位出现在椎木(Loropetalumchinensis)、胡枝子(Lespedezaspp.)、黄荆(Vitexsp.)等灌木林中和黄檀(Dalberaiahupeana)等,杂木林下,很少见到以杭子梢为优势种的大片灌木林。

杭子梢的实生苗第一年生长极其缓慢,第二年以后逐渐加快,一般在第三年以后才能开花,结实,如果将种子播种在开阔的裸地上,不遮荫,其种子虽然也能发芽出苗,但生长更加缓慢,第三年仅能长到25cm高左右,甚至,因不适应生活条件而出现死亡现象。这是它长期生长在良好遮荫条件下形成的生态适应性杭子梢的成年植株,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于每年3月中旬左右萌芽并展叶,6月上、中旬现蕾,6月下旬以后开花,8—9月份种子陆续成熟,11月初叶片逐渐枯黄而凋落。其生育期约195天,供青期可达250天左右。

繁殖方式

杭子梢以种子繁殖为主,虽然每株有成千上万朵花,但结实率并不高,尤其是生长在荫蔽条件下的植株,其结实率不到10%,只有生长在向阳处的植株,结实率才稍高一些,一般也仅达30%左右。主要表现空荚多,或籽粒干瘪及受虫害影响。

杭子梢是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再生性相当强。如适当地摘取叶片作饲料,不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危害,即使每年刈割3—4次嫩枝叶,亦不致使植株受害退化。杭子梢的生态幅比较宽,适应的降水范围为400—1500mm,极端气温范围—30℃–44℃,土壤pH值范围4—8.5。它在—30℃的气温下,能顺利越冬,而在南方35℃的持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发育。它喜生于比较荫蔽的环境,对于干旱的向阳山坡亦能适应。除其幼苗耐旱性较弱外,成年植株的耐旱性是很强的,既便是发生严重的干旱,它也安然安然无恙。可见它的生态适应性是相当强的。

主要价值

园林

花序美丽,可供园林观赏及作水土保持植物。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枝条可编制筐篓;嫩叶可作牲畜饲料及绿肥。

饲用

杭子梢的嫩叶质地柔软多汁,是很好的青饲料,牛,羊均喜食;但叶老后,革质化,适口性下降。如晒干制成草粉,饲用价值很高,各种畜禽均喜食,堪称上等饲草。从杭子梢的营养成分含量看(表57—1),与多花胡枝子(Lcspedezacuneala)和截叶胡枝子(L.floribunda)相比,其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钙、磷的含量均高,而粗纤维含量却明显较低。从杭子梢所含有的总能,消化能和代谢能来看(表57—2),其营养价值是相当高的。总能含量与多花胡枝子接近,而较截叶胡枝子略低,但其消化能,代谢能均较两种胡枝子高,实属一种优等饲草。

杭子梢的氨基酸含量均比截叶胡枝子高,而且,在一般饲草中也是含量比较高的(表57—3)。说明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杭子梢的茎叶中含布多种畜禽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一定数量的维生素(表57—4)。它的铁、锰含量依次为679mg/kg、79.2mg/kg,远高于截叶胡枝子,甚至也高于红三叶、鸡眼草等优良的豆科牧草。杭子梢的嫩枝叶产量高,平均每株可产鲜枝叶1—1.5kg。再生力强,营养价值高,也说明它是一种优良的灌木饲草植物。杭子梢的鲜枝叶,可直接饲喂马,牛、羊,切碎后可饲喂猪,鹅、兔等。如加工成叶粉,可用作配合饲料的成分,或做成颗粒饲料等,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水土保持

杭子梢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其叶中氮、钙、磷含量很高,可沤制绿肥。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枝条可编制筐篓,因此,要须注意,杭子梢的综合开发利用。杭子梢很有引种驯化的价值,进行人工引种,可望驯化成高产优质的灌木饲料作物。人工引种应采取种子育苗的栽培办法。但苗期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并采取一定的遮荫措施。每公顷育苗地播种量为15—22.5kg,苗木移栽的行距为60—80cm为宜。

本种作为营造防护林与混交林的树种,可起到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枝条可供编织;叶及嫩枝可作绿肥饲料;又为蜜源植物。

植物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21s/kg茎、叶的水提取物,出现安静、四肢无力,丧失攀爬能力,衰竭,36小时死亡。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