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北水苦荬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7-28 10:25:54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北水苦荬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北水苦荬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具根状茎,花序腋生,蒴果呈卵圆形。花期6~8月份,果期7~9月份。适生于水边湿地及浅水沟中,为水稻田中及蔬菜地常见杂草,危害不重。

北水苦荬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var.porphyranthum

别名:地黄瓜、黄瓜香、肾气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玄参目

科:玄参科

种:北水苦荬

亚科:鼻花亚科

族:婆婆纳族

属:婆婆纳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稀为一年生)草本,通常全体无毛,极少在花序轴、花梗、花萼和蒴果上有几根腺毛。根茎斜走。茎直立或基部倾斜,不分枝或分枝,高10-100厘米。叶无柄,上部的半抱茎,多为椭圆形或长卵形,少为卵状矩圆形,更少为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3.5厘米,全缘或有疏而小的锯齿。花序比叶长,多花;花梗与苞片近等长,上升,与花序轴成锐角,果期弯曲向上,使蒴果靠近花序轴,花序通常不宽于1厘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急尖,长约3毫米,果期直立或叉开,不紧贴蒴果;花冠浅蓝色,浅紫色或白色,直径4-5毫米,裂片宽卵形;雄蕊短于花冠。蒴果近圆形,长宽近相等,几乎与萼等长,顶端圆钝而微凹,花柱长约2毫米(西藏产的植物的花柱常短至1.5毫米)。花期4-9月。

生长环境

常见于水边及沼地,在西南可达海拔4000米的地方。

分布范围

广布于长江以北及西南各省区。亚洲温带地区及欧洲广布。

《广州植物志》和《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上的“水苦荬”实际上是V.undulata,而不是V.anagallis-aquatica,故本种另称“北水苦荬”。

主要价值

嫩苗可蔬食。果常因昆虫寄生而异常肿胀,这种具虫瘿的植株名为“仙桃草”,可药用,治跌打损伤。

植物名录

入药部分

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切段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根茎倾斜弯曲,节部残留须根,表面灰棕色,直径1—5毫米;茎多不分枝,黄棕色或棕褐色;质轻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多破碎或卷曲,褐绿色或黑绿色,草质,完整者为椭圆形或长卵形。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杂甙类蛋白质、可溶性氮化合物、可溶性或不溶性含磷化合物。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性寒。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消肿解毒。

蒙药味酸、涩,性凉、轻、钝、柔。利尿消肿,止痛,止呕,燥“希日乌素”。

功能主治

中药治感冒,咽喉肿痛,痢疾,血淋,劳伤咳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蒙药治水肿,肾热,膀胱热,关节痛,“希日乌素”病,黄水疮,“青腿”病。

医药:根:微苦、辛,寒。清热解毒。用于风热上壅,咽喉肿痛,项上风疬。带虫瘿的全草:苦,凉。清热利湿,止血化瘀。用于感冒,咽喉痛,劳伤咳血,痢疾,血淋,月经不调,疝气,疔疮,跌打损伤。果实(或带虫瘿的果实):用于腰痛,肾虚,小便涩痛,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用量用法

中药9—3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研末调敷患处。

蒙药单用1.5—3克,研末冲服或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综合治理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2)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