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羊茅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23 13:00:38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羊茅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羊茅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羊茅(FestucaovinaL.),又叫酥油草,是禾本科,羊矛属下的一种。是一种冷季型草坪草。可用作地质草坪,也可作为牧草使用。

羊茅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FestucaovinaL.

别名:酥油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种:羊茅

亚科:早熟禾亚科

族:早熟禾族

属:羊茅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秆密丛生,具条棱,高30~60厘米。叶片内卷成针状,质地软。圆锥花序紧缩,长2~5厘米,分枝常偏向一侧,小穗椭圆形,绿色或淡紫,含3~6朵小花。

多年生,密丛,鞘内分枝。秆具条棱,细弱,直立,平滑无毛或在花序下具微毛或粗糙,高15-20厘米,基部残存枯鞘。叶鞘开口几达基部,平滑,秆生者远长于其叶片;叶舌截平,具纤毛,长约0.2毫米;叶片内卷成针状,质较软,稍粗糙,长(2)4-10(20)厘米,宽0.3-0.6毫米;叶横切面具维管束5-7,厚壁组织在下表皮内连续呈环状马蹄形,上表皮具稀疏的毛。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长2-5厘米,宽4-8毫米;分枝粗糙,基部主枝长1-2厘米,侧生小穗柄短于小穗,稍粗糙;小穗淡绿色或紫红色,长4-6毫米,含3-5(6)小花;小穗轴节间长约0.5毫米,被微毛;颖片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平滑或顶端以下稍糙涩,第一颖具1脉,长1.5-2.5毫米,第二颖具3脉,长2.5-3.5毫米;外稃背部粗糙或中部以下平滑,具5脉,顶端具芒,芒粗糙,长1-1.5毫米,第一外稃长3-3.5(4)毫米;内稃近等长于外稃,顶端微2裂,脊粗糙;花药黄色,长2-2.2毫米;子房顶端无毛。花果期6-9月。染色体2n=14(Chuech1936),21,28,42,49,56,70(JonesK.1957)。

生长环境

羊茅春季萌发较早,分蘖力强,基生叶丛发达,营养枝的叶片比生殖枝的叶片长两倍多,形成较为紧密的株丛。分蘖幼芽受发达的叶丛保护,不易受霜冻危害,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7—8月份),其茎秆迅速生长,开花结实,再生性能尚好。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6一7月中旬刈割后,还可形成一次放牧再生草。羊茅为中早生植物,耐低温,抗霜害,适于沼泽土以外的中等湿润或稍干旱的土壤生长。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常见的草种之一。草毡土、黑毡土及山地棕壤均能生长,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土壤pH5一7均能适应。耐瘠薄,但在肥沃土壤上生长更好。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陕西(秦岭)、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山东及安徽山区。江苏有栽培。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

主要价值

绿化价值

常用于路旁、高尔夫球场障碍区及其他不经常使用的低质量草坪。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饲用价值

羊茅适口性良好,牛、羊,马均喜食,特别为绵羊所嗜食。羊茅为密丛型下繁草,基生叶丛发达,形成具有弹性的生草土,因此,耐践踏和耐牧。羊茅虽矮小,但分蘖力强,营养枝发达,茎生叶丰富,耐低温,返青早,枯黄晚,冬季地上部不全枯黄,茎基部带青绿色。不仅如此,而且在夏末秋初,尚能第二次再生。羊茅相继形成两次高的可食草和较好的氮碳比例,对于牲畜脂肪的沉积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牧民们把它誉为“硬草”、上膘草和“酥油草”,羊茅的化学成分如表30所示。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海拔3500米的地带人工种植羊茅,亩产鲜草达900公斤。如进一步加以人工培育,可用作放牧地的补播材料。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