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毛瓣山姜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10-11 07:22:56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毛瓣山姜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毛瓣山姜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毛瓣山姜(学名:Alpiniamalaccensis(N.L.Burm.)Roscoe)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近无柄,叶舌2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状,花冠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具红色脉纹,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樟脑味,花果期4~12月。产西藏、云南(西双版纳)、广东(栽培)。印度、孟加拉、缅甸亦有分布。《纲目》云:“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又引苏颂云“山姜花

毛瓣山姜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lpiniamalaccensis(N.L.Burm.)Roscoe

别名:台湾月桃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种:毛瓣山姜

亚科:姜亚科

族:姜族

属:山姜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株高3米或过之。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90厘米,宽达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急尖,面绿色,背被绒毛状长柔毛;叶柄长2厘米,具槽;叶舌长达1厘米,2裂,稍被茸毛。

总状花序直立,长达35厘米,花序轴粗壮,密被黄色茸毛;小花梗长7毫米,密被黄色茸毛;小苞片宽椭圆形,白色,于蕾时包围花蕾;花萼钟状,长1.5厘米,密被绢毛;花冠白色,被绢毛,管长1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5-3厘米;唇瓣卵形,长3.5厘米,黄色,具红色彩纹,基部二侧具痂及粗硬毛;无侧生退化雄蕊;雄蕊长2.4厘米,无药隔附属体;蜜腺2,平坦,长2毫米;子房被长柔毛。蒴果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不规则开裂。花期:春。

生长环境

山姜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

分布范围

产西藏、云南(西双版纳)、广东(栽培)。印度、孟加拉、缅甸亦有分布。

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山姜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党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袜套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定植: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栽培技术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

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

山姜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