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箭根薯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6-09 13:28:49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箭根薯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箭根薯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箭根薯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箭根薯属于蒟蒻薯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分布于湖南、海南、广西、云南和西藏墨脱,生于海拔170—1350m处的山地林下,浆果椭圆形,具宿存花被片。水边及山谷阴湿处、印度、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箭根薯简介

种中文名:箭根薯

种拉丁名:TaccachantrieriAndre

中国植物志:16(1):045

英文植物志:24:274

种别名:老虎花、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萄葫薯、大叶屈头鸡、黑蝙蝠花

属中文名:蒟蒻薯属

属拉丁名:Tacca

科中文名:蒟蒻薯科

科拉丁名:Taccace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根茎粗壮,圆柱形,有多数须根。

叶基生,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总苞4片,小苞片线形;伞形花序有花5—7朵;花被裂片6,紫褐色;雄蕊6,花丝顶部兜状;子房下位。浆果肉质紫黑色,长约3厘米,具6棱,顶端有宿存的花被裂片。花期4-5月,果期7-9月。

地理分布

湖南、海南、广西、云南和西藏墨脱,生于海拔170—1350m处的山地林下,水边及山谷阴湿处、印度、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毒性

全株有毒,轻度中毒有腹泻、呕吐,严重时便血[A-8]。最后死亡[A-25]。化学成分:根茎含薯芋皂甙元一3β—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鼠李糖(1→3)]—O—β—D—吡喃葡萄糖甙(diosgenin—3β—O—α—L—rhamnopyrau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in)及豆甾醇(stigmasterol)等[1]。

生长习性

箭根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年平均气温16~24℃,极端种地气温-6~5℃;年降水量1200~2347mm,旱季(11月~翌年4月)雨量145~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4]。生于海拔170~1350m的热带雨林林下、水边、山谷阴湿处[5]。在西双版纳常集中生于海拔500~700m的热带或南亚热带雨林的阴湿处[6]。箭根薯为林下阴生植物,在70%~90%庇荫条件下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喜温暖湿润,也能度过漫长的热带旱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迅速,在低于15℃及干旱的情况下生长缓慢[4]。箭根薯花果期4~9月,成年植株每年开花结实,植株抽生7片叶后开始抽生第1个花穗,成年植株每年抽生4个花穗,每次抽花间隔50d,小花开放需3d,整个花穗开放需30~35d,成年植株年结果十余个,果依次成熟,果实为具3条纵棱的纺锤形的肉质浆果,每果含种子数十至百余粒[2]。鲜种子含水量为11.54%±0.46%,千粒重(5.83±0.07)g[7]。

观赏价值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花瓣色彩十分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可谓应有尽有,但黑色花瓣的植物

却颇为稀少,箭根薯便是极为少见的一种。箭根薯株形潇洒大方,株高适中,色绿翠旺,作室内装饰或中庭植物,有一番特殊而略带神秘的韵味。花形独特,小苞片线形长长地下垂如虎须,尤为优美;两轮交互对生的总苞片紫黑色,其形与色均如一只展翅的黑蝴蝶,观赏价值极高,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箭根薯作为大温室里的重点参展花卉,大放异彩,倍受广大中外游客的关注和喜爱,获得金奖。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