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贵州半蒴苣苔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5-02 10:00:18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贵州半蒴苣苔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贵州半蒴苣苔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贵州半蒴苣苔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PhloxsubulataLinn.

别名:丛生福禄考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花荵科

种:针叶天蓝绣球

属:天蓝绣球属

类型:草本类

贵州半蒴苣苔

基本信息

学名HemiboeacavalerieiLevl.

别名野蓝(江西),软黄花金魁(福建),翠子菜、山金花菜、石上凤仙(广西),铁杆水草(四川)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长蒴苣苔族Trib.Didymocarpeae

半蒴苣苔属Hemiboea

半蒴苣苔组Sect.Subcapitatae

贵州半蒴苣苔(原变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上升,高20-150厘米,无毛,不分枝或分枝,具4至15节,散生紫斑。叶对生;叶片稍肉质,干后草质,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常不相等,边缘具多数锯齿或浅钝齿,稀近全缘,长5-20厘米,宽2-8厘米,叶面绿色,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绿色或带紫色,散生短柔毛或仅脉上疏生短柔毛;蠕虫状石细胞嵌生于维管束周围的基本组织中;侧脉每侧6-14条;叶柄长0.5-6.5厘米,聚伞花序假项生,具3-12花;花序梗长0.5-6.5厘米,无毛;总苞球形,直径1-2.5厘米,顶端具尖头,无毛,开放后呈船形;花梗长2-5毫米,无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无毛。花冠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散生紫斑,长3-4.8厘米,外面疏生腺状短柔毛;筒长2.3-3.3厘米,内面基部上方4-6毫米处有一毛环,口部直径13-18毫米,基部上方直径6-8毫米;上唇长6-10毫米,2浅裂,裂片半圆形,下唇长7-15毫米,3浅裂,裂片宽卵圆形。雄蕊: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0-15毫米处,狭线形,长10-13毫米,花药椭圆形,长3-3.2毫米,以顶端或腹面上方连着;退化雄蕊3,中间1个小,长2毫米,顶端截形,侧面2个长5-7毫米,顶端头状。花盘环状,高1-1.2毫米。雌蕊长1.7-2.5厘米,子房线形,无毛,柱头钝形。蒴果线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多少弯曲,基部宽3-4毫米,无毛。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江西南部、福建、湖南(道县)、广东、广西、四川(叙永)和贵州南部。生于海拔250-1500米山谷林下石上。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伐。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治疗痈和烫伤,可作猪饲料。

变种

疏脉半蒴苣苔(植物分类学报)水泡菜(云南),岩莴苣、尿猴草(广西)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干时纸质或厚纸质,边缘全缘或具少数锯齿,两面通常无毛,稀于叶面疏生短柔毛,侧脉较稀疏,每侧4-8(-9)条;花药近圆形,腹面完全连着或上方连着;退化雄蕊2,稀为3。

产广西、贵州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260-1600米山谷林下石上。亦见于越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那坡。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