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风铃猪笼草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7 10:30:05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风铃猪笼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风铃猪笼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风铃猪笼草(N.campanulata,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带有风铃型捕虫笼的猪笼草,是一种特产于婆罗洲的热带植物。

风铃猪笼草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Nepenthescampanulata

别名:炮弹果、葫芦树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石竹目

科:猪笼草科

种:箭羽竹芋

亚科:蓼亚科

族:蓼族

属:葫芦树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风铃猪笼草整体短小,呈圆柱型。茎可有20~50cm长,4mm厚。叶片革质无柄,呈剑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12cm,宽至2cm。叶尖圆形,略显盾状。叶片的基部包住茎。叶片两边各有2~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短而硬,很少超过4cm长。

不像其他的猪笼草,风铃猪笼草只有一种形态的捕虫笼。形状为钟型,黄绿色,可高达10cm,直径5.5cm。捕虫笼的翼(wing)变成了一对突起。在捕虫笼内,只有下部的四分之一是腺体区。笼口呈圆形且水平。唇非常的窄,变成一排小齿。盖子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没有附属物。一个1mm长的唇颈连接唇与盖子。风铃猪笼草的花是完全没有被毛的。

风铃猪笼草沿地面生长。通常一株有许多个生长点而长成一丛。

生长环境

风铃猪笼草是一个低地品种,生长在海拔300~500m潮湿且长满青苔的石灰岩壁上。

分布范围

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风铃猪笼草的原产地。所有已知的野外分布在1991年底到1992年初全部消失。那时普遍认为风铃猪笼草已经灭绝了。但是1997年,李晨(Ch'ienLee)重新在沙捞越(Sarawak)的古农姆鲁国家公园(GunungMuluNational)内的石灰岩壁上找到了风铃猪笼草。

植物学史

1957年9月9日,A.J.G.'Doc'Kostermans第一次在IlasBungaan山发现风铃猪笼草。Kostermans是茂物(Bogor)植物园的林业研究所的负责人。在这次发现中,他还发现了马普鲁岩山猪笼草(N.mapuluensis)。他在记录中这样写道:“我但时在桑库利朗(Sangkulirang)的林业部工作,我刚刚完成了对于IlasBungaan上游地区的一个生长有类似开花植物的岩壁研究。经过了10天的寻找,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个黄色的岩壁,走进才发现这个是黄色是因为这个约50m高的岩壁上面附满了猪笼草。我砍了一些树枝做成梯子爬上去。这种猪笼草没有开花也没有结实。”

风铃猪笼草在1973年被成雄仓田(ShigeoKurata)发表公布,是基于存于新加坡植物园标本馆的编号为Kostermans13764的标本。有一个标记为“spec.nov.!”的风铃猪笼草标本曾在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馆(theMuseumNationald'HistoireNaturelle)展览。根据仓田的研究,风铃猪笼草应该生存在海拔约300m的石灰岩或砂岩壁上。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野外找不到风铃猪笼草,很多人认为它在野外已经灭绝了。直到1997年,风铃猪笼草在野外又重新被找到。

分类学

根据仓田对风铃猪笼草的描述,他认为风铃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N.inermis)有着近缘关系。但是,其他的分类学家并不认同。虽然这两种在株型和捕虫笼的形状上都很相似。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原生地不在同一地区。风铃猪笼草生长在低地的石灰岩壁上,而无刺猪笼草(N.inermis)则生活在海拔1500~2600m的树林中。

参考文献

^Phillipps,A.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