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猫头刺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4-08 21:10:43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猫头刺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猫头刺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猫头刺(拉丁学名:OxytropisaciphyllaLedeb.)矮小丛生垫状半灌木。高约10~20厘米,分枝多而密。叶轴宿存,呈硬刺状,密生平伏柔毛;托叶膜质,下部与叶柄连合;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6片,条形,长5~15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具刺尖,基部楔形,两面被银白色平伏柔毛,边缘常内卷。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3朵,蓝紫色、红紫色以至白色;花萼筒状;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先端具喙。荚果长圆形,革质,长1~1.5厘米,外被平伏柔毛,背缝线深陷,隔膜发达。细胞染色体:2

猫头刺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OxytropisaciphyllaLedeb.

别名:利筋藤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种:高山棘豆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属:棘豆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垫状矮小半灌木,高8-20厘米。根粗壮,根系发达。茎多分枝,开展,全体呈球状植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膜质,彼此合生,下部与叶柄贴生,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后撕裂,被贴伏白色柔毛或无毛,边缘有白色长毛;叶轴宿存,木质化,长2-6厘米,下部粗壮,先端尖锐,呈硬刺状,老时淡黄色或黄褐色,嫩时灰绿色,密被贴伏绢状柔毛;小叶4-6对生,线形或长圆状线形,长5-18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具刺尖,基部楔形,边缘常内卷,两面密被贴伏白色绢状柔毛和不等臂的丁字毛。1-2花组成腋生总状花序;总花梗长3-10毫米,密被贴伏白色柔毛;苞片膜质,披针状钻形,小;花萼筒状,长8-15毫米,宽3-5毫米,花后稍膨胀,密被贴伏长柔毛,萼齿锥状,长约3毫米;花冠红紫色、蓝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长13-24毫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瓣柄,冀瓣长12-20毫米,宽3-4毫米,龙骨瓣长11-13毫米,喙长1-1.5毫米;子房圆柱形,花柱先端弯曲,无毛。荚果硬革质,长圆形,长10-20毫米,宽4-5毫米,腹缝线深陷,密被白色贴伏柔毛,隔膜发达,不完全2室。种子圆肾形,深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强旱生小半灌木,为荒漠草原带的标志植物之一。生于砂砾质淡灰钙土、淡栗钙土、棕钙土地区及漠钙土区的边缘地区。见于干旱的丘陵和河谷阶地,也大量生长在山麓石质、砾石坡地和高原、河谷冲积平原的薄层覆沙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北部、宁夏中北部,与戈壁针茅(Stipatianshanicavar.Godica)、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石生针茅(Stipatianshanicavar.Klemenzii)、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frigida)等组成荒漠草原;在贺兰山西麓洪积扇及山前倾斜平原淡灰钙土上,与红沙(Reaumuriasoongaric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ca)或短脚锦鸡儿(Caraganabrachypod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等组成草原化荒漠;向北部,可推进到荒漠带的边缘,例如在伊克昭盟西部、乌兰察布盟北部剥蚀低山砂砾质、碎石质坡地,与红沙及蓍状亚菊(Ajaniaachilloides)、冷蒿或刺旋花(Convolvulustragacanlhoides)、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eum)、松叶猪毛菜(Salsolalaricifolia)及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组成草原化荒漠,在鄂尔多斯、阿拉善高平原南部,与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绵刺(Potaniniamongolica)、四合木(Fetraenamonglica)、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及蓍状亚菊、小针茅组成荒漠草原。在半荒漠地带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沙地,常与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tangutorum)、霸王、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等组成沙质荒漠草场。猫头刺还可向东、向南侵入干草原带,作为小针茅草原的伴生成分或沙化、荒漠化演替过程的一个类型,占据某些边缘地段。性喜干旱和砂砾质基质,不耐水淹和盐渍化;遇大旱,成片死亡或生长不良。猫头刺早春4月返青,5月中下旬开花,6~7月结果。春季开花时,使荒漠草原在半月内呈现一片蓝紫色瑰丽的特殊季相。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3250米的砾石质平原、薄层沙地、丘陵坡地及砂荒地上。

分布范围

产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阿尔泰额尔齐斯河沿岸的沙丘上。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蒙古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早春山、绵羊可采食一些花、叶;冬春季节和草缺年份,驴、马和山羊采食其茎基部。夏、秋季节骆驼乐食,其他家畜多不采食。在荒漠草原地区也是一种固沙植物,在浮沙地上可防止土壤风蚀。枯死的植株可作为烧柴。植物全株多刺,花、叶短小,又藏于刺丛中,大大影响其饲用价值,为劣等饲用植物。在猫头刺占优势的半荒漠地区,最好用饲用价值较高的旱生、强旱生草本或小灌木、小半灌木逐步地代替这种草,使草场向有利方向更新。清除后的猫头刺可通过晒干、粉碎,用其草粉饲喂家畜,或直接用作薪柴和绿肥。这种试验应控制在一定面积上,带状间隔进行,防止大片除掉后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