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草本)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9-14 12:26:35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草本)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草本)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属于经济作物。

高粱(禾本科高粱属草本)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Sorghumbicolor(L.)Moench

别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名禾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鸭跖草亚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种:高粱

亚科:黍亚科

族:高粱族

属:高粱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

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

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高粱具有喜温,喜光,耐盐碱,耐瘠薄,较耐高温。其根系发达,既抗旱又耐涝,属于短日照作物等特点。

1.温度

高粱原产热带,是喜温作物,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偏低的条件下不利于植株生长,对高粱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在18~35℃范围内种子均可萌发。13~18℃时发育缓慢,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8~12℃。温度较低时,易发生粉种或芽苗迟长;温度过高时,易造成芽苗细弱不健壮。适宜幼苗生长的温度为20~25℃,当温度高于26℃时,易导致幼苗徒长;若温度低于18℃,易造成幼苗生长缓慢、矮小、弱化。适宜拔节孕穗的温度为25~30℃,当温度高于30℃,易引起小穗花粉干瘪失效。温度偏低会造成颖壳不张开,花不开裂,花粉量减少和开花期延迟。适宜灌浆的温度为20~24℃,若温度低于16℃,灌浆停止。

2.水分

高粱根系发达,既抗旱又耐涝,不同生长期对水分需求也各不相同,适宜的水分条件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播种时土壤持水量不宜过高,宜在15%~20%。出苗至幼苗阶段,植株小,生育缓慢,需水量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要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不仅利于幼苗生长,还可加速营养器官的形成。适当控水可促进根系下扎,起到“蹲苗”作用。拔节至孕穗期,是高粱生长最快期,也是高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更是决定高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期,此阶段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30%~40%。抽穗开花期是转穗分化的重要阶段,叶茎秆生长迅速,穗逐渐形成。此阶段水分不足,会影响花量,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降低,受精不良,影响穗分化,造成秃尖。此时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0%~30%。开花以后,植株的营养物质大量向穗部转移,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抽穗期水分过多,则易造成穗下部分枝和小穗退化。灌浆期所需水量占全部需水量的20%左右,此期既喜水又怕涝。缺水或水分过多则会使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灌浆后期需水量减少,仅为总需水量的5%左右。此期水分过多易引起贪青晚熟,甚至遭受霜害。

3.光照

高粱喜光,属短日照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充足的光照是高粱高产的必要条件。苗期,适宜的光照能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光照不足幼苗则生长迟缓、细弱。拔节后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光合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转换,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为分化、抽穗打下基础。抽穗至灌浆期光照适宜,可促进灌浆,增加千粒重量。花期、抽穗期、灌浆期阶段多阴天情况下导致光照不足,会造成花期延迟、授粉不良、穗粒数减少、灌浆不足,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和质量。孕穗期光照不足或阴雨连绵,可造成基部幼穗发育不良,出现“秃脖”现象。

4.土壤

高粱根系发达,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其耐盐碱、耐瘠薄,从土壤中吸收能力强。适宜中性土壤种植,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壤土种植。高粱耐盐碱的特性好于玉米等作物,但苗期对盐碱较为敏感。土壤粘重、偏碱或偏酸的土壤也可种植,可通过适当改良土壤环境的方法,也可获得较好的收益。

分布范围

斯诺顿(1935)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其中有16种来自非洲。他所确定的31个栽培种里,非洲占28种;158个变种里,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现在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实现高粱增产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1)根据生育期选用品种。品种生育期需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既要能在霜前安全成熟又不宜过短;

(2)根据栽培地块自然条件及品种特性选择品种。肥水条件充足的地块,选用耐肥水、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干旱瘠薄的地块,选择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

(3)从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建议选择矮秆密植适宜机械化生产栽培的品种。矮秆高粱一般具有抗倒伏的特点,可以进行密植。目前,适宜林口县栽培的中矮秆高粱品种有龙杂5号、龙杂7号、龙杂8号、龙杂9号、龙杂10号、龙杂12、龙杂13、绥杂7号、吉粱8号等。不同区域可根据各自生态资源特点及用途选择适宜的品种。其中龙杂13、龙杂5号植株综合性状较好,抗逆性强,熟期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2.选地整地

2.1选地

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宜选择平坦疏松较肥沃的地块种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洼易涝地块或是瘠薄干旱的盐碱地块也可种植。高粱对前茬要求不严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对农药敏感,所以忌选前茬施用长残效类农药的地块。

2.2整地

整地质量是抓全苗及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高粱提倡进行秋整地以确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尽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垄。春季化冻后和返浆前对起垄地块进行镇压,并在播前耢地,使播种地块土壤达到平整,无大土块、暗坷垃,为苗全、苗齐奠定基础。深耕整地的技术要求: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深耕效果最佳;根据土壤状况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cm左右为宜,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质地,耕层深度和施肥量等条件。

3.轮作倒茬

高粱忌连作,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键。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马铃薯茬等。适宜的后茬最好是大豆茬、或与玉米、谷子轮作。

4.种子处理

4.1选种、晒种

播种前进行风选或筛选,淘汰小粒、瘪粒、病粒,选出大粒、籽粒饱满的种子做生产用种。同时,选择晴好的天气,晒种2~3d,提高种子芽势、芽率。

4.2药剂拌种

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优质种衣剂拌种,防治黑穗病,苗期病害,缺素症及地下害虫等。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黑穗病。

5.精细播种

5.1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是确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高粱种子萌动时不耐低温,播种过早发芽缓慢,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粉种或霉烂,还会增加黑穗病的发生,影响产量。播期的确定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一般5cm耕层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为宜。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根据地块掌握最佳播期:春旱严重的山区、坡地、朝阳地块,适时早播;低洼易涝、平地适当晚播。正常年景条件下,第二、第三积温区建议于5月5-10日期间播种。

5.2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为原则。通常65~70cm垄,垄上双行等距条播,拐子苗,小行距12~15cm,株距18~20cm,保苗12万~15万株·hm/2。矮秆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一般要达到15万~18万株·hm/2。一般播种量为15~22.5kg·hm/2。选用条播精量播种机或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后及时镇压。

5.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3~4.5cm为宜。低洼湿处可稍浅,覆土2~3cm,干旱的地块要催芽座水种,覆严土。不同土壤类型播种深浅要灵活掌握,粘土地紧密、容易板结,应浅播;沙土地保墒差,可适当深播。

6.田间管理

6.1间苗、定苗

苗后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定苗时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壮苗、正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还应拔除杂株,提高纯度,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效应。

6.2中耕

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d后进行第2次。提倡铲前趟一犁,铲、趟结合进行。建议拔节前后进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结合,促进高粱生育的同时,增强防风、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6.3适时灌溉

高粱需水特点是苗期需水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拔节孕穗期占50%;孕穗至开花期占15%;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为确保高粱高产稳产,应重点掌握在拔节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适时适量灌水。

需肥特点

1.需肥特点

高粱喜肥,对肥料反应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强,不同生长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据相关资料显示,每生产100kg高粱子实,需要吸收氮2.6kg,磷1.36kg,钾3.06kg。出苗至第1片真叶展开的阶段,生长速度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针叶展开后,长速明显加快,需肥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拔节孕穗期阶段,植株迅速生长,茎叶繁茂,所需养分数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时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充足均衡的养分能促使粒大且饱满,实现优质增产。

种子萌发至苗期阶段,适量增施磷肥能加速种子萌发、芽苗生长,在株高、出叶速度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可产生较大的影响。拔节期,适量增施氮肥,能促进株高、叶面积,促进高粱穗提早分化。适量追施钾肥,能促进籽粒数量。灌浆期阶段,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补施磷肥,对干物质的运输、转化和积累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施肥方法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种肥以磷肥为主,可施35%专用复合肥30~35kg/667m2,配施有机肥1500~2000kg。出苗后,可视出苗情况施入提苗肥。拔节期一般可施腐熟农肥1000kg/667m2,尿素10~15kg/667m2。孕穗期可施农肥1000kg/667m2,尿素20kg/667m2。灌浆期可施1000kg/667m2农肥,尿素8~10kg/667m2。抽穗至灌浆期,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早熟及增加产量。追肥时不要将肥料露在地表面,追肥后应及时浇水,每次追肥、浇水应根据作物长势、天气等情况酌情掌握。

病害防治

苗枯病

主要发生在高粱苗期,以田间积水较多、湿度过大的田块,尤其是在高粱移栽后遇持续降雨发病更重。其症状是高粱生长到4—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

该项病由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部组织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从植株伤口侵入致病。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实行3年以上轮作;(2)合理密植,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3)起苗移栽时尽量少伤苗,避免造成伤口让病菌侵入;(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5)苗床内用卫保或三保奇花普防一次再移栽。

炭疽病

高粱重要真菌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为害叶片、叶鞘,导致叶枯,造成死苗;中后期危害茎基部和穗部,造成茎腐和穗腐。以叶片和叶鞘症状最为明显。病株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导致叶片逐层枯死。病叶则多由叶片端部开始发病,向叶片基部扩展。叶片病斑较小,近圆形或椭圆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中央深褐色或黄褐色,边缘紫红色、黄褐色或褐色,上生黑色刺毛状小粒点。严重时,多数病斑汇合,致使叶片大片变褐枯死。叶鞘病斑较大,椭圆形至长条形,红色、紫色或黑褐色,其上也有刺毛状黑色小粒点。茎腐发生于近成熟期,茎基部节间初呈水浸状变色,后形成中部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的斑状,重者茎基部开裂,茎杆内部变色腐烂。病原菌还可侵染穗颈、小穗梗和籽粒,使之腐烂变色。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的禾生炭疽菌引起。病菌除为害高粱外,还可寄生小麦、燕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发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或种子内外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蔓延扩展或引起流行。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高温、高湿、多雨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堆沤发酵,高温杀菌;(2)深翻土地,把土壤中残留病残体翻入土层深处,减少初侵染源;(3)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及时追肥,确保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5)及时摘除植株基部老病叶;(6)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种子传染的炭疽病;(7)流行年份或个别重病田块,从孕穗期施药,药剂可用卫保或三保奇花。

高粱紫斑病

发生于高粱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叶片病斑紫红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边缘不明显,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有时呈现淡紫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上生灰色霉层;叶鞘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很少产生霉层。

该病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引起气传重复性侵染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该病的发展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秋后及时深翻土地,将病残体深埋土中;(2)高粱生长后期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3)尽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叶,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菌传染。(4)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红条病毒病

病毒性病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以苗期发病的植株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褪绿条点,断续相连成行,后扩展到整个叶片,产生淡绿色、黄色条纹。有时条纹变红,出现紫红色梭条状坏死斑,病斑扩展受粗叶脉限制。严重时全叶紫红干枯。病株矮小,苗期发病的病株株高是健株的1/3~1/2,不能抽穗,提早枯死;拔节至孕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为健株的1/2~4/5,穗数,穗长,穗粒数和粒重都有所减少;抽穗后被侵染的,株高基本正常。

病毒依靠蚜虫、病株汁液摩擦和带毒种子而传播,但以蚜虫非持久性传播方式为主。防治上以药剂治蚜为主,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保墒。

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花黑穗病和长粒黑穗病五种,都是危害穗部。

丝黑穗病以土壤带菌浸染为主,属幼芽浸染,每年浸染一次。浸染时期为白尖期至幼芽长2cm期间的幼苗。发病后整个穗子变成菌瘿,不结实。病株在5~6片叶时明显比健株矮小,叶色浓绿。孕穗期旗叶直挺,剥开苞叶可见白色棒状物,俗称“乌米”。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膨大为圆柱形,较坚硬,内部组织由白变黑。随后乌米从苞叶中外伸,表面有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粉状物,残留一束束黑色丝状物。散黑穗病的病株也比健株矮小,病穗籽粒被病原菌破坏,变成一个个的椭圆形或圆筒形小“灰包”。小灰包比健粒稍大,外被被暗灰色薄膜。薄膜易破裂,散出黑粉。一般全穗发病,但仍保持原来的穗形,个别病穗仅部分籽粒被害,其余籽粒照常结实。坚黑穗病病株与健株无异,抽穗后病穗籽粒变为灰白色,露出颖壳之外,穗形不变。灰包圆筒形,内含黑粉状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较坚硬,不易破裂。破裂时,仅顶部裂开小口。花黑穗病仅部分小穗发病,其余健康。发病小穗多位于穗的下部,靠近旗叶叶鞘的部位。受害子房白色,多从一侧开始膨大,形成隆起的疱斑(菌瘿)。菌瘿外膜灰白色,不规则开裂,露出黑粉状冬孢子。长粒黑穗病仅部分小穗发病。染病小穗的子房变为稍弯曲的长角状菌瘿,突出于护颖之外,外膜灰白色。菌瘿顶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状冬孢子球。黑粉散落后,无中柱,仅剩下8~10根黑色丝状物,即残留的维管束组织。

防治方法:(1)与非寄主植物轮作;(2)秸秆沤肥,高温发酵,充分腐熟,防止肥料带菌。深翻灭茬,消除病残体。(3)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在“乌米”出现后但尚未破裂前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销毁。(5)种子处理,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闷种,待刚出芽时播种。(6)提高播种质量,缩短幼芽出土时间,减少病菌浸染时间。

生理性病害

为高粱缺乏营养元素所引起,症状因所缺元素不同而异。

1、缺氮:生长缓慢,茎秆细弱,叶片变窄,叶色发黄,根少且瘦弱,生育延迟,穗粒小米质差产量低。早期缺氮不易察觉,只有幼苗呈浅黄色时,才能发现。高粱长到膝盖高后则症状明显,其特征是株型细瘦、叶色黄绿。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变黄,然后沿叶脉伸展,叶边缘仍绿色,最后整个叶片变黄干枯,引起植株早衰。补救方法是及时追施腐熟清粪水或根外追施沼液;

2、缺磷:叶片变窄,呈暗绿色,花数减少,开花结实延迟,根系发育不好,根少且短,植株生长变慢,造成贪青晚熟。解决办法是增施腐熟农家肥。

3、缺钾:叶片中心部暗绿,叶尖、叶缘出现部分黄化或坏死,黄化及坏死部分与健部之间具明显界限,叶片褶皱弯曲状。防治方法:增施农家肥。

4、缺微量元素:缺锰植株生长缓慢,出现明显的失绿,叶脉间具红褐色的色素带;缺硫叶脉间变黄,晚秋茎基部变红,多沿叶缘逐渐扩至整叶;缺铁下位叶变为棕色,茎秆、叶鞘变为红紫色,新长出的嫩叶出现缺绿症。

地下害虫

主要咬食幼苗叶片和幼茎,造成缺窝断行。常见的有地老虎、蝼蛄、蛴螬、蟋蟀几种,均发生于苗期。地老虎俗称土蚕,以幼虫为害;蝼蛄俗称土狗,成虫幼虫均可为害;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蟋蟀以称蛐蛐、蝈蝈,成虫幼虫均为害。防治上以灌根和毒饵诱杀为主,用药时间以早上和傍晚(下午六点钟后)为宜,药剂只能选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绿晶生物制剂、Bt制剂、苏云金杆菌、青虫菌、芽孢杆菌、白僵菌、鱼藤、苦楝、烟草石灰水等。

粘虫

又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称五彩虫、麦蚕、行军虫等。鳞翅目食叶害虫,以幼虫为害,主要发生于5—6月份高粱苗期,大发生时可将高粱叶片茎杆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和暴食性的特点,已成为全国性的重大农业害虫。

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两侧有八字形褐色粗纵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变化甚大;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1、2龄幼虫多在植株基部叶背面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可蚕食叶片成缺刻,开始具备假死性,受惊动即迅速卷缩坠地。幼虫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根际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当幼虫发生量大且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5—6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6龄后陆续入土化蛹。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

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具有趋枯性。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蜜源丰富时,产卵量高;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

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田间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亩2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2)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2)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施药防治。

芒蝇

双翅目蝇科钻蛀性害虫,俗称高粱秆蝇、蛀秆蝇,主要以幼虫在植株体内越冬,也有以幼虫或蛹在生育后期高粱的分蘖苗里及土中越冬现象,每年7代。以幼虫为害高粱,初孵幼虫多于7时前从喇叭口或叶缝侵入心叶,再由由心叶间隙钻入生长点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俗称“削心”。幼虫侵入后1天出现枯心,严重时枯心率高达60%一70%,甚至绝收。成虫有趋食蚜虫蜜月露和腐臭动物的习性。卵多散产在最内3片心叶背面主脉两旁或叶尖叶缘,每株1粒,每虫产卵24—34粒。。多发生于5月中下旬和6月初高粱苗期。

防治方法:(1)适时播种;(2)及时拔除枯心苗;(3)毒饵诱杀成虫;(4)毒土点杀或药液灌心。

蚜虫

俗称“厌虫”、腻虫、蜜虫、油汗,为高梁的主要的害虫。一般发生高粱苗期和抽穗举灌浆期。以卵越冬,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移到位高粱上为害,初呈点片发生,多以成、若蚜群集在高粱下部叶片背面吸汁液,使受害叶片者发红、重者叶枯。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直至穗部,并产生有翅蚜扩散到全田。该虫为害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油亮发光,并招致霉菌寄生,受害重者叶片枯萎,茎杆发软弯曲,甚至不能抽穗。若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气温高,连续多天高温干旱少雨,则蚜虫就会大发生。

防治方法:(1)按6:2与大豆间种,改善田间生态条件;(2)黄板粘杀;(3)发生初期用药喷雾防治。

高粱条螟

俗称高粱钻心虫,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多发生于高粱生长中后期。该虫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茎杆内越冬,每年发生2—4代。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但不强,初孵幼虫常群集于心叶内啃食叶肉,被害叶可见网状小斑和许多不规则的小孔,3龄后开始蛀茎为害,蛀食早的可咬断生长点造成枯心苗,迟的茎杆被蛀则易造成风折枯死。

防治上以高粱扬花前后和灌浆初期两次用药为宜。

防治药物:1、防病药物可选用:CuSO4、Cu(OH)2、石硫合剂、松脂合剂、卫保、三保奇花、生石灰等;2、防虫药物可选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绿晶生物制剂、Bt制剂、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白僵菌、青虫菌等生物农药和苦楝、鱼藤、核桃、烟草等植物农药。

主要价值

食用

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种子。又称木稷、蜀秫、芦粟、荻粱。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除去皮壳用。味甘、涩,性温。能益脾温中,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

综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是中国高粱栽培的传统习惯。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在中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

菜谱:高梁酒烤排骨、高粱米粥、高粱螵蛸粥、高粱猪肚粥、高粱米糕等。

营养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梁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

丹宁属水溶性多酚化合物,也称鞣酸或丹宁酸。丹宁具有强烈的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丹宁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结合,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