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紫背菜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4-07 22:55:39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紫背菜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紫背菜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紫背菜(拉丁学名:Gynurabicolor(Roxb.exWilld.)DC.),别名:红凤菜(台湾)两色三七草(海南植物志),红菜(台湾)等,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叶片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紫色,两面无毛,营养丰富,价值高,且紫背菜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基本上不受病虫危害,无农药污染。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浙江丽水一带称观音蒿)、云南、江西、四川、台湾等地农村栽培,可做药用和菜用。

紫背菜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Gynurabicolor(Roxb.exWilld.)DC.

别名:两色三七草,红菜,玉枇杷、金枇杷、白背三七、血皮菜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百合目

科:菊科

种:紫背菜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千里光族.

属:菊三七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柔软,基部稍木质,上部有伞房状分枝,干时有条棱。叶具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稀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或近无柄而多少扩大,但不形成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或小尖齿,稀近基部羽状浅裂,侧脉7-9对,弧状上弯,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小,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0毫米,在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长3-4厘米,有1-2(3)丝状苞片。总苞狭钟状,长11-15毫米,宽8-10毫米,基部有7-9个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1-15毫米,宽0.9-1.5(2)毫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具3条明显的肋,无毛。小花橙黄色至红色,花冠明显伸出总苞,长13-15毫米,管部细,长10-12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花药基部圆形,或稍尖;花柱分枝钻形,被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淡褐色,长约4毫米,具10-15肋,无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当气温低于10度时即停止生长。紫背菜耐肥耐湿、喜湿润、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地层深厚的土壤。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边湿处,海拔600-1500米。

分布范围

紫背菜最早产于中国南方,分布于云南(麻栗坡、屏边、西畴、福贡)、贵州(望谟、贵阳、福泉、荔波)、四川、广西(平乐、富川、贺县、蒙山、岑溪、北流、灵山、防城、上思等)、广东(怀集)、台湾(台北、宜兰)。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用于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疔疮痈肿,甲沟炎。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扦插:这是栽培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在华南地区周年可进行,其他地区以4~8月份为宜。若用保护地栽培则同样可进行周年扦插。扦插前要准备好苗床,选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壤土进行耕翻、耙平,作为1.2~1.3m宽的畦,畦高20cm,畦长20m左右。从母株上选择生长充实的枝条剪下做插条,每根插条长10cm左右,剪口削成斜面,插条上端留2~3片叶,下端叶片剪除。扦插时,先用一小棍与畦面成45度角斜向插入,抽出小棍,再将插条顺势插入,入土深5~7cm,用手按紧土,使插条与土紧密接触。扦插完后立即灌透水,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度80%以上,约1个月左右,新根长出即可移栽。也可直接在定植地上扦插。若繁殖少量植株,还可用瓶子装水进行水插,约半个月即可长出根系,即可栽种。

分根:早春2月份萌芽前,将地下宿根挖起,分切成数株,栽于苗床或定植穴内,勤浇水保持湿润,亦可长出新株。

定植

苗床中经扦插或分根繁育的苗子,约40~50天即可定植。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产品,紫背菜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夏季烈日曝晒少、冬季又较温暖的地方。要求地势高燥、不积水、地下水位60cm以下。选好地后,要进行深翻,并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栏粪3000~5000kg,石灰200kg,草木灰100kg,然后做窄畦,哇宽0.6~0.9m,高明cm,长30m左右,每畦种2~3行,行距30cm,株距15~20cm,栽植深度比苗床深2~3cm。栽后立即浇水,促进成活。因苗子根系较弱,移苗时尽量带土、少伤根。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刚定植,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星期苗子成活后,即要浇5%左右的稀薄粪水,或0.1%的尿素溶液。定植后30~40天即可开始采收,每次采收后都要施一次追肥,用30%的稀粪水或2%的尿素溶液泼浇。每采收2~3次,要补充一些磷钾肥,如撒施草木灰100kg/667平方米,或钙镁磷10kg/667平方米。浇水很重要,除结合施肥浇水外,还需要根据天气补充浇水,尤其是7~9月份,温度高而干旱,每天都应浇1~2次水。使枝叶生长旺盛,色泽鲜艳,质脆嫩。

中耕除草和培土:每次采收后或是大雨过后,浇水过后,都要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腋芽萌生,并且铲除杂草,节约养分。同时要进行根际培土,将行间的土逐渐向根部培土,促使不定根的抽生和根芽萌发新株,并有利于保护根系越冬。

小棚覆盖:增加冬季产量:当气温下降到15度左右时,紫背菜生长缓慢,随着气温下降至打霜,即地上部分枯死。为了延长采收期,达到周年上市,10月下旬开始进行小棚或大棚覆盖,这样可以周年采收。

采收

移植后,约25天左右就可开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茎叶7~8片,长约15厘米,第一次采收时,在茎基留2~3节,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经半个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冬季生长较慢,每月采收一次。北京地区4~10月份均可收获,8~9月为采收旺

营养成分

紫背菜主要以嫩梢和幼叶作蔬菜食用,营养丰富,每100克干物质含钙1.44~3.0克、磷0.17~0.39克、钾2.83~4.63克、镁0.92~1.06克、铜13.4~25.2ppm、锌26.0~75.2ppm、锰4.77~148.7ppm、钼39.8~90.7ppm、铁129.1~209.7ppm,维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也不低。为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植物。原为华南地方野菜,紫背菜已经作为新品种蔬菜在全国推广。叶较大,通常狭长,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或尖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

相关菜谱

紫背菜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基本上不受病虫危害,无农药污染。其嫩枝叶做菜,质脆嫩,具有菊科类植物的特殊清香,风味独特。民间认为紫背菜有凉血、去虚火的功效,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健康保健蔬菜。可炒食、做汤、打火锅,具特殊香味,鲜嫩可口,炒食加腐乳、沙茶酱等佐料,独具风味。

滚咸蛋汤

材料:紫背菜400克、咸蛋2个、生姜3片。

烹制:紫背菜洗净;咸蛋去壳。在镬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和咸蛋黄,武火滚沸约5分钟,下紫背菜滚沸至熟,改为文火均匀地放入拌匀的咸蛋白,因咸蛋已具咸味、试味后才下或不下食盐,调入少许生油便可。亦汤亦菜,此量可供3~4人用。

爆炒

食材:紫背菜250g、蒜头2粒、食用油若干、盐少许

制法:热锅加冷油,然后滚锅边,让热度均匀;落拍碎的蒜头爆香,再落少许盐炒一炒;

紫背菜入锅,快速翻炒,起锅。

口感:脆嫩可口,清香扑鼻,风味独特。

营养: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还含有黄酮甙成分。有凉血、去虚火的功效。

炒猪肝

食材:猪肝400G、血皮菜250g、蒜头2粒、食用油若干、盐少许,姜少许。

制法:

1、猪肝切片,加郫县豆瓣、姜丝、淀粉码味。

2、炒锅加食用油烧热,将猪肝倒入快速滑炒。

3、猪肝稍有变色加入血皮菜翻炒(此时加入,适量盐、糖、味精调味),然后出锅。

4、注意血皮菜炒猪肝,完成后立即上桌品尝,否者菜的余温会让猪肝变老。

口感:猪肝,滑嫩可口,血皮菜,脆嫩可口,清香扑鼻,风味独特。

营养:猪肝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有补血明目的功效,对夜盲症有较好的效果。血皮菜矿质营养较丰富,特别是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毒性研究

本段内容引自《天府早报》2013-08-13网络版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刘夙在微博上称,血皮菜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具有肝毒性,建议大家不要食用这种野菜。

昨日,记者联系上刘夙,咨询红凤菜是否有补铁功能。刘夙表示,这可能是一个误传,“传统医学的法象药理认为,红色食物可以补血,而根据现代医学,补血需要补铁。红凤菜铁含量不高,传说它能补铁,大概是因为红凤菜叶背面为红色,这样几经讹传,就成了红凤菜可以补铁。红凤菜炒猪肝的确可以补铁,但那是因为猪肝含铁,和血皮菜没关系。”刘夙介绍,红凤菜在分类学上属于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上世纪,化学家就发现千里光族植物普遍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在动物身上做过了大量PA的毒性实验,证明它有强烈的肝毒性,可以导致肝硬化,此外还有致癌、致畸性,并可导致原发性肺高压。后来从红凤菜中也分离出了这类生物碱,对红凤菜和菊三七属其他几种野菜做过毒理分析,结果表明红凤菜的地上部分具有最强的肝毒性。因此,刘夙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食用红凤菜。

此外,刘夙提醒,猪肝解不了PA的毒性,“如果非食用不可,建议大火热炒,因为在这种缺水的高温环境下一部分PA可能会被破坏,最不安全的则是凉拌食用。”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