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野苜蓿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6-17 13:21:33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野苜蓿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野苜蓿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野苜蓿(学名:MedicagofalcataL.),是双子叶植物纲、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产东北、华北、西北。欧洲盛产,中亚各国,世界各国有引种栽培。有清热解毒,敛阴止汗。主治虚汗.(概述图参考来源:)

野苜蓿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MedicagofalcataL.

别名:镰荚苜蓿、豆豆苗、连花生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种:野苜蓿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车轴草族

属:苜蓿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野苜蓿(原变种)

多年生草本,高(20)40-100(-120)厘米。主根粗壮,木质,须根发达。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戟形,全缘或稍具锯齿,脉纹明显;叶柄细,比小叶短;小叶倒卵形至线状倒披针形,长(5)8-15(-20)毫米,宽(1)2-5(-10)毫米,先端近圆形,具刺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四分之一具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毛,侧脉12-15对,与中脉成锐角平行达叶边,不分叉;顶生小叶稍大。

花序短总状,长1-2(-4)厘米,具花6-20(-25)朵,稠密,花期几不伸长;总花梗腋生,挺直,与叶等长或稍长;苞片针刺状,长约1毫米;花长6-9(-11)毫米;花梗长2-3毫米,被毛;萼钟形,被贴伏毛,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花冠黄色,旗瓣长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等长,均比旗瓣短;子房线形,被柔毛,花柱短,略弯,胚珠2-5粒。

荚果镰形,长(8)10-15毫米,宽2.5-3.5(-4)毫米,脉纹细,斜向,被贴伏毛;有种子2-4粒。种子卵状椭圆形,长2毫米,宽1.5毫米,黄褐色,胚根处凸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

主要变种

草原苜蓿(变种)

该变种茎直立,密被黄色绒毛。小叶线形,先端急尖或截形,叶缘仅具2-3锯齿,叶上面被稀疏贴伏毛,下面被密毛,侧脉5-7对。荚果挺直。与原变种不同。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欧洲盛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伊朗等亚洲地区分布也很广泛,世界各国都有引种栽培。

中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均有栽培,尤以江浙沿海地区栽培为多。

生长环境

苜蓿性喜温暖半湿润气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渍,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6.5-8.5的富于钙质的攘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在贫瘠土壤宜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苜蓿的寿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生于砂质偏旱耕地、山坡、草原及河岸杂草丛中。草原苜蓿(变种)生于偏旱的山坡、草原。

收获贮藏

苜蓿为多年生木牧草植物,在西藏主要河谷农区一年一般可收割3次。若遇干旱年份,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苜蓿只能收获2次。收割的时期为现蕾末期至初花期,即1/10的苜蓿开花为宜,此时蛋白质的含量高,品质好,而且下一茬苜蓿生长最快。在白朗第一次收割时间为6月初,第二次收割时间为7月底,第三次收割时间为10月中下旬。每次收割留茬在8厘米以下。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的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留30天的生长期后越冬。

收割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每次收割后晾晒时,尽量避免雨水淋溶或牲畜践踏等因素造成落叶,否则苜蓿草的质量会下降。当草含水量降至18%以下,及时用机械打捆。

苜蓿青干

草架干燥法:草架主要是利用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等。用草架干燥法时,首先将割下的苜蓿鲜草在地面干燥1-2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然后再用草叉将草上架,遇雨时不用干燥立即上架。堆放饲草时应自下而上逐层堆放,草层厚度最高不超过70-80厘米,最底层饲草应高出地面20-30厘米。堆放完毕后将草架两侧饲草整理平顺,雨水可沿其侧面流至地表,从而减少雨水进入草内。

草棚贮存法:建造简易干草棚,在棚内设置草架,用草叉将草上架,进行青干贮藏。或利用农民家中一楼牛圈,修建草架,进行贮藏。

病虫防治

虫害

苜蓿地虫害主要有苜蓿夜蛾、粘虫、草地螟、蝗虫等。防治方法:在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用量为每亩2-2.5公斤;50%辛硫磷乳油4000-500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适期刈割,在粘虫产卵高峰至卵孵化盛期,抓紧一次刈割或重度放牧利用,可避免或减轻粘虫危害。

病害

苜蓿由于病害防治不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紫花苜蓿染病后叶片出现病斑甚至脱落,茎叶枯黄,植株萎蔫,产量下降,可利用年限缩短。因此,掌握苜蓿病害的发病规律,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不仅能改善苜蓿的生长,提高牧草的品质,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褐斑病又称普通叶斑病,是苜蓿常见的一种病害,在各地均可发生。其病原菌是假盘菌属苜蓿假盘菌,病斑发生在叶片上呈褐色,近圆形,直径0.5-2毫米,边缘不整齐,发病时叶片变黄,严重时大量脱落,造成苜蓿产量下降,可利用年限减少。在发病季节到前喷洒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多菌灵可湿剂500-1000倍液进行防护。发病后,可以喷洒世高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若病害发病严重,应提早刈割,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鞑靼内丝白粉菌引起,在干燥的灌溉区发病严重。当植株的叶片、叶柄、茎或荚果受到侵染时,会出现白色粉霉斑。

除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外,还应该做到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的供应。在病害发生季节提前喷洒40%灭菌丹可湿剂600-8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0倍液做好预防,在病害发生时用世高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苜蓿是各种畜禽均喜食的优质牧草,营养价值很高,不论青饲、放牧或是调制干草和青贮,适口性均好,因而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且消化率可达70-80%。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是玉米籽实的5。7倍,色氨酸和蛋氨酸也显著高于玉米。另外,苜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因子,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均具良好作用。

苜蓿的营养价值随苜蓿的生育阶段而异。幼嫩时粗蛋白质含量高,而粗纤维含量低。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减少,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茎叶比增大。初花期刈割,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18%以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5%以下,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以下,可消化干物质含量60%以上,相对饲用价值125以上。

牧草

野苜蓿适应能力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牧草。

草原苜蓿(变种)抗旱能力强,产量高,在大田栽植方面价值较大。

药用

【收藏】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健脾补虚;利尿退黄;舒筋活络。主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3-4.5g。

【附方】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黄花苜蓿一钱。研末冲服,一日二次。

【蒙药】全草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小便不利,浮肿《蒙植药志》。

化学成分

全草含皂甙(saponins),叶黄素酯(xanthophyllesters),叶黄素(xanthophylllutein)50%-52%,叶黄素-5,6-环氧化物(xanthophyll-epoxide),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9%-10%,毛茛黄质(flavoxanthin)7%-8%,小麦黄素-5-O-葡萄糖甙(tricin-5-O-glucoside),小麦黄素-5-二-O-葡萄糖甙(tricin-5-di-O-glucoside),小麦黄素-5,7-二葡萄糖甙(tricin-5,7-di-O-glucoside)。并含有维生素B1;(thiamin)和B2(ri-boflavin),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等。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锰,铁,锌,铜。

花含有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δ-胡萝卜素(δ-carotene),羟基-a-胡萝卜素(hydroxy-a-carotene),新黄质(neoxanthin),异堇黄质(auroxanthin)和毛茛黄质。

种子中含有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含中性和酸性皂甙。花主含叶黄素酯。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