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糯竹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3 09:32:51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糯竹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糯竹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糯竹(学名:CephalostachyumpergracileMunro)又叫香糯竹、糯米香竹、香竹、糯米饭竹。竿直立,高可达12米,直径可达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粉绿色,节下被白柔毛,竿箨厚革质,远短于其节间,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叶鞘边缘具纤毛,叶耳不发达,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质薄,花枝无叶,花药成熟时紫色;颖果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该种笋箨起初被黑色硬

糯竹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ephalostachyumpergracileMunro

别名:紫葳、女藏花、凌霄花、中国凌霄、凌苕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莎草目

科:禾本科

种:糯竹

亚科:竹亚科

族:梨竹族

属:空竹属

类型:竹类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9-12米,直径5-7.5厘米,梢头下垂或稍下垂;节间长30-45厘米,粉绿色,幼时密被白色贴生短刺毛,节下被白柔毛,竿壁较薄;竿环平。竿箨厚革质,迟落,远短于其节间,长10-15厘米,宽15-20厘米,背面密被黑色刺毛,继后则脱落而呈光亮的栗褐色,纵肋不明显;箨耳圆形或近圆形,折皱,边缘具长达1.3厘米的屈曲缝毛;箨舌极低矮,全缘或微具齿;箨片外翻或稍外展,卵形或心形,长5厘米左右,具硬尖,腹面密被毛茸,底部两侧与箨耳相连。

叶鞘边缘具纤毛,外叶舌被短纤毛;叶耳不发达,但在叶鞘口部具易落之短纤毛;叶舌低矮,边缘微具齿或全缘;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5-3.8厘米,有时宽达6厘米,质薄,先端钻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表面均粗糙,次脉7-13对。

花枝无叶,各节着生有多数假小穗所形成的球形假小穗丛,其直径为1.5-3厘米,下方托以苞片。小穗长1.2-2厘米,宽2毫米,密被淡黄色硬毛;小穗轴延伸成刚毛状,长5-6毫米,颖2-3片,长0.6-1.1厘米;外稃长1.3-1.8厘米,圆卷,先端具刺芒状尖头,背面密被毛,多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较长,背部具2脊,先端常2裂成短尖头;鳞被窄,膜质,披针形,先端锐尖;花药成熟时紫色;柱头3。颖果长6-8毫米(不包括花柱部分),宽2-3毫米,无毛,先端具宿存的花柱基部。

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西双版纳有成片纯林,栽培也甚广。缅甸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糯竹是一种喜热喜湿的热性竹种,对水条件要求较高,而对光照要求不严,属中性竹类,有一定的耐荫性,在全光照或半荫蔽的混交林下均能良好生长。糯竹林的生长优劣与坡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坡位的关系较大。由于山麓地带水湿条件较好和土壤肥厚的缘故。生长于坡位下部的竹林各项生长因子都优于上部和中部。

繁殖方法

种子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

整地作床:冬季对育苗地进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时施入基肥。早春对土壤进行细整后,做成宽1米,长以地形而定的苗床。

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10°C时进行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每天换一次清水,连续浸种两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方法可分为点播、条播和撒播。但点播较有利于管理和节约种子,播种穴的株行距为20×20厘米,穴深1厘米,每穴播种子15粒左右。每亩用种1.5-2公斤。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上再盖1厘米厚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种子无休眠期。种子采收后就能播种。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地方,最好在秋季种子采收后播种,因此时种子发芽率高,毛竹种子采收后发芽率为50%。放置第二年春季后,发芽率降至20%左右,一年后无发芽能力。

苗圃管理:⑴洒水。播种结束盖草后,立即洒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应及时洒水补墒,这是保证种子出苗的重要环节。⑵搭荫棚,当有50%以上竹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起荫棚,揭去盖草。荫棚的透光度初期为40%,随着竹苗分蘖次数的增加,透光度可扩大为60%。秋后拆除荫棚。⑶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后,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对因洒水冲刷裸露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培土,除草后要及时洒水,以利于竹苗与土壤密接。⑷追肥和防治病虫。竹苗容易发生病虫害。当出苗达80%以上时,应每隔1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可防治多种病害。苗木生长初期每隔10天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埋鞭

在成林的毛竹林里,挖掘2-4年生健壮的竹鞭,截成40-50厘米长的鞭段,也可以挖掘2-8年生实生苗和实生苗造林的3-4年生幼林里的小竹鞭,截成20厘米长,进行埋鞭育苗。埋鞭时,在苗床上每隔30厘米开一条育苗沟,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施入基肥,将竹鞭平放于育苗沟中,盖土10厘米左右,浇水后用地膜覆盖。埋鞭苗造林具有成林快的特点。埋鞭苗一般1—2年就可造林。埋鞭的时间以秋季和早春为好。

栽培技术

移竹造林

林地选择:选择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度达5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为宜。秦巴山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腰和山麓地带的缓坡地,地下水位低的河滩地、溪畔沟边河岸、村宅四旁边缘栽植较为理想。

整地:生产中多采用穴状整地。挖穴前,先确定造林密度及株行距,笋材两用毛竹林其株行距为3×4米或4×4米,材用林及丰产竹林的密度可大些。挖栽植穴的规格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穴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底部,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有机肥。

母竹的选择:选择1-2年生、3-6厘米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

母竹的挖取和运输:挖母竹时,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时,在距母竹40厘米处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30厘米,去鞭留40厘米截断。其次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连接点。母竹挖好后,留枝3—4盘去梢,并使切口平滑。短距离运输可不必包扎,长途运输必须包扎,中途要进行洒水,上下车要轻搬轻放。

栽植季节与方法:竹子栽植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秋冬季和春季,即10月至翌年的2月是其造林的好季节,我市春季春旱较为严重,而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秋季是我市栽竹的最好季节。栽植时,解除母竹上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四周踏实,浇足“定蔸水”后,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部分高3—5厘米,最后用1×1米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埋实。

抚育管护

松土除草: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

施肥: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间伐:新竹萌发快,数量多,但大小不匀,应及时间伐,间伐时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老留幼,去密留稀。

加强保护:首先要严禁在新竹林中放牧,以免踩坏竹笋和破坏幼竹。其次要及时防病虫害和兽禽为害。

主要价值

特色食用

竹筒饭是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们所喜食的特色食品,其做法为: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并保留一个节做底,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先把竹筒架在火上烘烤,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饭就可煮熟了。吃竹筒饭也是有讲究的,要先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用手直接剥去竹皮,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便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这样的竹筒饭,味道香美,将香糯竹天然的清香与糯米本身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香糯竹是傣族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香糯竹是唯一适于烧制竹筒饭的竹子,故有“糯米香竹”之称。竹筒饭不但芳香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自然保健功效,同时其特有的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方便食用。

环境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广义上讲,竹子属于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显著功能;从狭义上讲,竹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比任何一种树木和植物都要显著。⑴与其它植物相比,竹子生长周期短、萌发快、生态适应性强,能迅速恢复森林植被,迅速固结表土,减少水土流失;⑵竹子根茎系统庞大,盘根错节,具有更强的保持水土作用;⑶竹子属多年生一次性生长植物,一次栽植后,年年发笋、岁岁长竹,可连续数十年收获而不破坏竹林群体结构,持续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住食文化

香糯竹是云南少数民族群众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之一。傣家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香糯竹的广泛利用遍及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可以说竹子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傣家祖辈流传种竹用竹习惯:房外多种竹、房内皆用竹,食竹笋、住竹楼、用竹筷,吃竹筒饭、喝竹筒酒、饮竹叶茶,架桥以竹代木、防洪取竹制笼,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此外,香糯竹也常作围篱、盖房之用。傣家有住竹楼的传统习惯,除了盖顶有时用稻草外,其它均用竹子所造。全楼用竹建造的已不多了,但人们仍称其为竹楼,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包含着少数民族对竹楼的无限眷恋之情。一幢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景观。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