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海金沙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27 09:47:41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海金沙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海金沙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海金沙草,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

海金沙的属性介绍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目:真蕨目

科:海金沙科

属:海金沙属

类型:藤本类

形态特征

植株高攀达1-4米。叶轴上面有二条狭边,羽片多数,相距约9-11厘米,对生于叶轴上的短距两侧,平展。距长达3毫米。端有一丛黄色柔毛复盖腋芽。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长宽几相等,约10-12厘米或较狭,柄长1.5-1.8厘米,同羽轴一样多少被短灰毛,两侧并有狭边,二回羽状;一回羽片2-4对,互生,柄长4-8毫米,和小羽轴都有狭翅及短毛,基部一对卵圆形,长4-8厘米。宽3-6厘米,一回羽状;二回小羽片2-3对,卵状三角形,具短柄或无柄,互生,掌状三裂;末回裂片短阔,中央一条长2-3厘米,宽6-8毫米,基部楔形或心脏形,先端钝,顶端的二回羽片长2.5-3.5厘米,宽8-10毫米,波状浅裂;向上的一回小羽片近掌状分裂或不分裂,较短,叶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锯齿。主脉明显,侧脉纤细,从主脉斜上,1-2回二叉分歧,直达锯齿。叶纸质,干后禄褐色。两面沿中肋及脉上略有短毛。

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宽几相等,约12-20厘米,或长稍过于宽,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4-5对,互生,相距约2-3厘米,长圆披针形,长5-10厘米,基部宽4-6厘米、一回羽状,二回小羽片3-4对。卵状三角形,羽状深裂。孢子囊穗长2-4毫米,往往长远超过小羽片的中央不育部分,排列稀疏,暗褐色,无毛。

分布范围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南部。

日本、琉球、锡兰、爪哇、菲律宾、印度、热带澳洲都有分布。

主要价值

据李时珍本草细目,本种“甘寒无毒。主治:通利小肠,疗伤寒热狂,治湿热肿毒,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经痛,解热毒气”。又四川用之治筋骨疼痛。

药用相关

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膀胱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6~15g,入煎剂宜包煎。

药材基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采收储藏: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用药禁忌

⒈肾阴亏虚者慎服。

⒉《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⒊《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另含一种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Lygodin)。从孢子中分得反式-对-香豆酸(trans-p-coumaricacid)。另含脂肪油,经分析有肉豆蔻酸(0.15%)、棕榈酸(10.85%)、十六碳烯酸(0.55%)、硬脂酸(2.46%)、油酸(48.77%)、亚油酸(39.56%)、十八碳三烯酸(0.35%)、廿碳烷酸(0.88%)。

药理作用

⒈反式-对-香豆酸50mg/kg十二指肠注入,对大鼠具有利胆作用,给药后24小时达到最大效应,可持续4-5小时,胆汁平均增加20%,但不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的浓度,与去氧胆酸相比,其利胆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起效缓慢。

⒉海金沙中的反式对-香豆素有利胆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增加胆汁中水分的分泌,但并不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分泌。其利胆强度与去氢胆酸相似,但克服了去氢胆酸引起的肝劳损和利胆减退不良反应,毒性也较低。海金沙中的咖啡酸也有利胆保肝作用。但亦有文献报道海金沙并无利尿作用。

⒊有文献报道病人一次服海金沙150g(煎服)后不久出现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严重不适症状。

临床应用

⒈惠眼观证中庸饮子(《幼幼新书》)

治水气肿满,黄疸:海金沙、续随子各0.3g,生姜30g,中庸(樟柳根是也,商陆,一名章陆,又名章柳或名中庸)30g,蜜60g。上5味,细研淹1宿,以次日五更时,用绢帛滤汁,只作1服,温暖吃尽,食前,逼下黄水,乃服匀气药补,后用樟柳根煮粥吃。方中海金沙利水,通淋,为君药。

⒉海金沙散(《奇效良方》)

治,五淋涩痛: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6g,赤茯苓、猪苓、白术、芍药各9g,水1盏,灯芯30茎,同煎至七分克,去渣,空心温服。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⒊海金沙散(《奇效良方》)

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海金沙7.5g,甘遂15g,黑牵牛(炒,一半生,取末一半)共30g。上为细末,每服6g,食前用倒流水煎汤调服。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常用药方

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

治血淋:左转藤、小扁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验方

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文献论述

海金沙

《本草经疏》:海金沙,甘寒淡渗之药,故主通利小肠,得牙硝、栀子,皆咸寒苦寒之极,又得蓬砂之季,所以能治伤寒热狂大热,当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义也。淡能利窍,故治热淋、血淋、膏淋等病。

《本草述》:海金沙,方书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讵知其种种所患,皆本于湿土之气不能运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结聚于水道有如是耳,岂可徒取责于行水之脏腑乎?试观东垣治脾湿方,更如续随子丸之亦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者,则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脏腑矣。

《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疳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草多为把状。茎纤细,缠绕扭曲,长达1m以上,禾秆色。多分枝,长短不一。叶对生于短枝两侧,二型,草质皱缩。营养叶尖三角形,二回羽状;一回羽片2-4对,互生,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回羽片2-3对,卵状三角形,掌状3裂,裂片短而阔,顶生裂片长2-3cm,宽6-8mm,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近等,10-20cm;一回羽片4-5对,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4-6cm;二回羽片3-4对,卵状三角形。羽片下面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黑褐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与根茎相似,参见“海金沙根”条,其区别点在于:厚壁组织5-6列细胞,壁均较薄;基本薄壁组织较宽广;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胞腔内无黄色油状物,维管束中木质部呈三叉状。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多细胞或单细胞非腺毛,黄棕色;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完全;主脉维管束周韧型,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壁组织,木化或微木化。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薄,深波状弯曲,气孔位于下表皮,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4-31μm,副卫胞细2-4个,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1-4个细胞,顶端细胞较长,长126-690μm,直径18-32μm,壁厚至5μm,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

理化鉴定

薄层色谱:取海金沙草2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脱脂后,用95%乙醇提取至无色,回收乙醇,残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再以2%碳酸氢钠液萃取至无色,萃取液浓缩至干,加95%乙醇定容至2ml,为点样液。另取咖啡酸标准品制备成对照品试液。分别取点样液、对照品液各10μl,分别点于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阔醋酸(45:20:6)为展开剂,展距13cm,置紫外灯下观察,斑点均呈蓝色荧光。

功效鉴别

瞿麦、海金沙、石韦、冬葵子与灯心草鉴别:均性寒凉,皆能清热利水通淋,用治淋证涩痛、小便不利,无论是热淋、石淋、砂淋、血淋,皆可配伍使用。不同之处在于:

瞿麦──苦寒泄降,能清心火与小肠之火,导热下行,而有利尿通淋之功,尤以热淋、血淋最为适宜。并能活血通经,又可用治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

海金沙──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兼能利水消肿,用治湿热水肿,小便不利。

石韦──既能利水通淋,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于血淋涩痛,也治血热出血证。同时,石韦尚能清肺止咳,又可用治肺热咳嗽气喘。

冬葵子──又能下乳、润肠,又可用治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肠燥便秘等症。

灯心草──又能清心除烦,尚可用治心烦失眠,小儿夜啼,惊痫等症。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