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黄牡丹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6-18 19:26:24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黄牡丹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黄牡丹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黄牡丹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HippophaerhamnoidesLinn.

别名:醋柳、黄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胡颓子科

属:沙棘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黄牡丹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或亚灌木,生于海拔2000-3500米地带。高1-1.6米。全体无毛,茎木质,圆柱形,呈灰色或嫩枝绿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鳞片。分布于云南中部、西南部景东、西藏东南部、西南部木里等多个县区。

黄牡丹形态特征

亚灌木,全体无毛。茎高1.5米;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长15-2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0.7-2厘米;叶柄长4-8.5厘米。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6-8厘米;苞片3-4(-6),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3-4,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红色、红紫色,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雄蕊长0.8-1.2厘米,花丝长5-7毫米,干时紫色;花盘肉质,包住心皮基部,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2-5,无毛。蓇葖长约3-3.5厘米,直径1.2-2厘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长起。分布区地处西南季风区内,干、湿季明显,夏凉冬寒,雨量多,湿度大。大多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灌丛或疏林下。一般3月萌发,4--5月开花,9--10月果熟,11月叶脱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海拔下限(米)2000

海拔上限(米)3500

保护现状

黄牡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属于濒危植物。由于各地采根入药代中药的白芍用,采挖活植物出售,致使黄牡丹采挖过度,资源破坏严重,有濒临绝灭之危。

云南大理苍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尚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应尽快管理,切实加以保护。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黄牡丹定植前首先注意土地的选择。由于牡丹有发达的肉质根系,深可达50-60厘米,因而应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在容易积水、碱性偏大的地方不宜种植。牡丹栽培宜在秋天进行,秋季较早栽植有利于根系恢复,早发新根,植株第二年恢复生长较快。栽植后视根系情况适当剪除上部枝条,使根系总量较多地超过地上枝条数量。且应在第二年去除花蕾,勿使其开花。栽植穴应宽大,深度视根系长短而定。穴底施基肥。注意栽植的深度,应以根颈与地面平齐或稍低几厘米为好,不可过深或过浅。栽时要使根系舒展,切忌将肉质根紧靠在一起。根系理好后逐渐覆土。覆土过半时将植株稍向上提一提,使根伸直,然后继续覆土,分层踏实。栽后浇透水,不使土壤留有空隙。

根据牡丹的习性,生长期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土壤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黄牡丹较好肥,每年可施肥三次,一是在早春发芽后;二是在花谢之后;三是在入冬前。前两次以速效肥为主,后一次以腐熟堆肥为主,施追肥时多以穴施、沟施为主,施基肥时多以普施为主。每次施肥、浇水后应及时地中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透气。每年入冬前或春季萌芽前对紫斑牡丹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使其枝干分布均匀,株形完美,通风透光,延长植株寿命。首先确定主枝,去掉多余的、过密的、交叉重叠的枝条。保留健壮枝条,除去病虫枝、弱枝、下垂枝、枯枝。疏除植株基部的萌蘖、过密的花蕾,剪去花芽上端干枯部分。

栽培方法

牡丹地栽和盆栽的栽植方法基本一样,关键的几点如下:

1、由于牡丹根系比较密集,栽植时如果不细致,土壤就不容易填进根的心部,导致在苗木栽植后的根的心部里面不能完全让土壤填实,心部仍然有空洞。这样苗木生长的过程中根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就会产生霉菌,霉菌会逐渐使根部腐烂,出现发芽后生长不良,慢慢死亡的现象。

2、地栽或盆栽都不能过多的浇水。具体的做法是:牡丹栽植后立即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时间间隔不能太短,只要土壤保持湿润就行。如果浇水过多,土壤不透气,苗木生长过程中叶子就会发黄并逐渐死亡。

3、施肥。土壤中肥料不能过多,特别是无机肥料,过多就会伤害根系,最好是苗木叶子全部展开后,每隔十天喷一次页面肥,但浓度不能大。

4、修剪。修剪是苗木栽植中的重要一环,苗木栽植后一定要将弱苗修剪掉。保持3-5株健壮枝条,这样营养才能集中保证主要枝条生长旺盛,开好花。

5、光照。牡丹喜光照,苗木不能长期放置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只有在花蕾完全形成后即将开花时,为了满足人工设定的开花期(延长开花期)可适当遮阴,一般不超过七天。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