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阴山胡枝子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4 10:15:09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阴山胡枝子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阴山胡枝子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阴山胡枝子(学名:Lespedezainschanica(Maxim.)Schindl.)是灌木,高达80厘米。茎直立或斜升,小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长卵形或卵形,花萼5深裂,花冠白色,旗瓣近圆形,基部带大紫斑,荚果倒卵形,密被伏毛,短于宿存萼。生于干山坡。

阴山胡枝子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Lespedezainschanica(Maxim.)Schindl.

别名:夜关门、扁座、野鸡花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种:阴山胡枝子

族:忍冬族

属:胡枝子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80厘米。茎直立或斜升,下部近无毛,上部被短柔毛。托叶丝状钻形,长约2毫米,背部具1-3条明显的脉,被柔毛;叶柄长(3-)5-10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2(-2.5)厘米,宽0.5-1(-1.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伏毛,顶生小叶较大。总状花序腋生,与叶近等长,具2-6朵花;小苞片长卵形或卵形,背面密被伏毛,边有缘毛;花萼长5-6毫米,5深裂,前方2裂片分裂较浅,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明显3脉及缘毛,萼筒外被伏毛,向上渐稀疏;花冠白色,旗瓣近圆形,长7毫米,宽5.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带大紫斑,花期反卷,翼瓣长圆形,长5-6毫米,宽1-1.5毫米,龙骨瓣长6.5毫米,通常先端带紫色。荚果倒卵形,长4毫米,宽2毫米,密被伏毛,短于宿存萼。

生长环境

据在安徽省滁县地区大柳种羊场定位试验站观测,于1982年3月22日播种,4月9日出苗,至6月8日以前处于缓慢生长期。以后由于气温增高,生长加快,8月17日以后,日增长量达2cm,9月7日进入花蕾期,基本停止生长。

根据1982年观测,阴山胡枝子的多年生植株于3月20日发芽,呈紫红色;当年播种的4月9日出苗到ll月底,其地上部分趋于枯死。当年生的生育期为205天,多年的为224天。据统计,阴山胡枝子的营养期长达172天(表62–1)。

阴山胡枝子为多年生草本。其根部位萌蘖力不强,大量的芽点分布于枝干上,收获饲草时最适宜的留茬高度为30cm左右。再生力较差,因此,全年刈割次数以2–3次为宜。

阴山胡杖子具小型蝶形花,为自花授粉植物,花一般在上午9时30分左右开放,10时以后全开,下午4时许闭合。阴天,开花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3时,雨天很少开花。

阴山胡枝子生于路旁或山坡林下,分布于弱酸性至弱碱性土壤地区,其pH值范围是6.8––7.5。

阴山胡枝子耐旱性较强,根据几种牧草耐旱性对比试验,当出苗1个月左右,正逢天早,试验2在土壤0–5cm含水率降到1.85%,5–10Cm含水率降到4.10%的情况下,它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

从地理分布来看,阴山胡枝子仅能适应温带的气候条件,到了北亚热带仅能定居在气候温和的山脊,安徽省滁县地区成了它分布的南界。它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例如,1980年大柳种羊场地区,7–8月份连续40多天未下透雨,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尽管进行了灌溉,连比较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三叶草属(Trifoliumre–pens、T.pratanse、T.hybridum)、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等均停止生长,并有枯叶和落叶现象,而阴山胡枝子仍能缓慢生长,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阴山胡枝子多分布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但对水渍条件亦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在雨水多易造成水渍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滁县大柳地区的丘陵山地,由于过度放牧,加上生产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有不少丘陵山地的顶部和坡地的沃土层被冲刷,造成基岩裸露,砾石遍地。阴山胡枝子集中分布的山背地段,仅粗砂砾以上的砾石,即占整个土层(0–10cm)的82.2%。

可见,山顶和山坡的土壤是非常低劣而贫瘠的,这类土壤仅含有机质0.30%,说明阴山胡枝子耐贫瘠土壤的性能是很强的。

分布范围

产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区。生于干山坡。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阴山。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傣药】还夯哪(西傣):全株治疗水泻,痢疾,感冒,跌打损伤,小儿遗尿,外用于刀枪伤,烫伤,疮毒;根治肾炎,膀胱炎,乳腺炎,红崩白带。叶治疗黄水疮,皮肤湿疹,毒蛇咬伤,带状疱疹《滇省志》。

【彝药】咩赤莫没拾且杰薄: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僳僳药】莫很情:根、全株治遗精白浊,小儿疳积,胃痛泻痢,目赤,乳痛,跌打损伤《怒江药》。

(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饲用价值

阴山胡枝子草质柔软,无特殊气味。据在分枝期测定茎叶比值为0.71,开花期测定比值为0.8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阴山胡枝子在分枝期不但短枝多,且无落叶现象,故叶的比重大,茎叶比的比值小,花期其主茎和侧枝基部的叶子黄化并大量阔谢,故叶量比重降低,因此,应在分枝期利用为宜。阴山胡枝子营养期长,在各个不同的物候期都能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幼畜的发育,成畜的育肥和繁殖(表62–2、62–3)。阴山胡枝子的饲用方式,可放牧也可以刈割青草,或用其青干草加工成草粉饲喂。阴山胡枝子含有牲畜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表62––4)。在春、夏、秋三季采取跟群放牧,对阴山胡枝子的适口性进行的调查证明,营养期牛喜食其嫩茎叶,羊乐食,此后到初果期牛,羊均不食。果熟期牛、羊均择食其荚果。用其青干草或草粉进行的饲喂试验表明,牛、羊均喜食,未发现不良反应。当年生长的阴山胡枝子亩产青草为1500.75kg(花期),生长3年的阴山胡枝子亩产青草为2795.5kg。阴山胡枝子再生能力较差,刈割时应保留足够多的芽点,以保证其再生力。全年刈割2–3次为宜。阴山胡枝子分布于近山脊的裸露砾石地段,耐旱,耐贫瘠土壤。根系庞大,具根瘤,地上部丛生,是很好的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植物。

栽培技术

阴山胡枝子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平地、丘陵、山地及新开垦地区均可生长,在肥沃土壤上更宜生长。播前需耕翻、平整土地,在山坡及山脊砾石地播种前,先用除莠剂消灭杂草,然后播种。阴山胡枝子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亚热带地区春播宜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温带地区宜在3月下旬到4月中、下旬,秋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为宜,温带地区要比亚热带地区提前10天左右。播种方法简单,将种子单播或混播于耕翻后的土壤里即可,采取条播或撒播方法,播后浅覆土,条播覆土深度2cm左右,撒播可稍浅一些,l一2cm即可。条播行距65–100cm。每次播种量0.5kg,撒播每次播种量1–1.5kg。阴山胡枝子对于水,肥及其他田问管理措施要求不严,可根据当地条件管理,以促进其良好生长和获取高产。11月初荚果成熟后刈收,而后干燥、脱粒,以作饲料和留种。

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