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介绍苦枥木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苦枥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拉丁名:Prunuspersica
别名:滇枣,麦抱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目植物
种:桃
族:枣族.
属:李属
类型:落叶阔叶乔木类
苦枥木基本信息
学名FraxinusinsularisHemsl.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捩花目Contortae
木犀亚目Oleineae
木犀科Oleaceae
木犀亚科Oleoideae
梣族Trib.Fraxineae
梣属Fraxinus
苦枥木亚属Subgen.Ornus
苦枥木组Sect.Ornus
苦枥木(原变种)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20-30米,胸径30-85厘米;树皮灰色,平滑。芽狭三角状圆锥形,密被黑褐色绒毛,干后变黑色光亮,芽鳞紧闭,内侧密被黄色曲柔毛。嫩枝扁平,细长而直,棕色至褐色,皮孔细小,点状凸起,白色或淡黄色,节膨大。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叶柄长5-8厘米,基部稍增厚,变黑色;叶轴平坦,具不明显浅沟;小叶(3-)5-7枚,嫩时纸质,后期变硬纸质或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9(-13)厘米,宽2-3.5(-4.5)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先端急尖、渐尖以至尾尖,基部楔形至钝圆,两侧不等大,叶缘具浅锯齿,或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色淡白,散生微细腺点,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7-11对,细脉网结甚明显;小叶柄纤细,长(0.5-)1-1.5厘米。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端,顶生及侧生叶腋,长20-30厘米,分枝细长,多花,叶后开放;花序梗扁平而短,基部有时具叶状苞片,无毛或被细柔毛;花梗丝状,长约3毫米;花芳香;花萼钟状,齿截平,上方膜质,长1毫米,宽1.5毫米;花冠白色,裂片匙形,长约2毫米,宽1毫米;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药长1.5毫米,顶端钝,花丝细长;雌蕊长约2毫米,花柱与柱头近等长,柱头2裂。翅果红色至褐色,长匙形,长2-4厘米,宽3.5-4(5)毫米,先端钝圆,微凹头并具短尖,翅下延至坚果上部,坚果近扁平;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产于长江以南,台湾至西南各省区。适应性强,生于各种海拔高度的山地、河谷等处,在石灰岩裸坡上常为仅见的大树。日本(九州、冲绳)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花莲。
本种提示
本种分布较广,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形态多变,尤以小叶形状和小叶柄长度差异甚大,在干燥的石灰岩山地所采标本小叶柄甚短,不到1厘米,常被分类学家鉴定成不同的种与变种。唯一可依据的是花萼较宽,萼齿截平,上方膜质,这个特征无论在花期和果期的标本中都是很稳定的。
齿缘苦枥木(变种)湖北苦枥木(秦岭植物志)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小叶为披针形,叶缘具整齐锯齿。
产于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生山坡杂木林中及沟谷溪边,海拔1200-1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