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谱 > 植物品种

皱叶荚蓬

花公子优质养花男
2022-08-12 09:45:01 发布于蓝妖花园

重点介绍皱叶荚蓬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皱叶荚蓬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皱叶荚蒾别名枇杷叶荚蒾、山枇杷,为忍冬科、荚蒾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及贵州等省。生于海拔800~2400米的山坡、林缘灌木丛中,或林下、溪边温暖阴湿处。

皱叶荚蓬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ViburnumrhytidophyllumHemsl.

别名:枇杷叶荚蒾、山枇杷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茜草目

科:忍冬科

种:皱叶荚蒾

亚科:紫金牛亚科

族:荚蒾族

属:荚蒾属

类型:常绿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幼枝、芽、叶下面、叶柄及花序均被由黄白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簇状毛组成的厚绒毛,毛的分枝长0.3~0.7毫米;当年小枝粗壮,稍有棱角,二年生小枝红褐色或灰黑色,无毛,散生圆形小皮孔,老枝黑褐色。叶革质,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8(~25)厘米,顶端稍尖或略钝,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不明显小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幼时疏被簇状柔毛,后变无毛,各脉深凹陷而呈极度皱纹状,下面有凸起网纹,侧脉6~8(~12)对,近缘处互相网结,很少直达齿端;叶柄粗壮,长1.5~3(~4)厘米。聚伞花序稠密,直径7~12厘米,总花梗粗壮,长1.5~4(~7)厘米,第一级辐射枝通常7条,四角状,粗壮,花生于第三级辐射枝上,无柄;萼筒筒状钟形,长2~3毫米,被由黄白色簇状毛组成的绒毛,长2~3毫米,萼齿微小,宽三角状卵形,长0.5~1毫米;花冠白色,辐状,直径5~7毫米,几无毛,裂片圆卵形,长2~3毫米,略长于筒;雄蕊高出花冠,花药宽椭圆形,长约1毫米。果实红色,后变黑色,宽椭圆形,长6~8毫米,无毛;核宽椭圆形,两端近截形,扁,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有2条背沟和3条腹沟。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地理环境

喜温暖、湿润,较耐荫,不耐涝。好生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分布范围

产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和东南部及贵州。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海拔800~2400米。

繁殖方法

采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繁殖均可,生产中多以扦插繁殖为主。

播种繁殖:在秋季,采集熟透的果实,去除果肉后获得纯净种子,与2~3倍体积的细湿沙混合后储存。翌年春季播种。

扦插繁殖:6月中旬前后,取一段长20cm左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减少蒸腾,插穗上部仅保留2~4片叶。插穗上端需选择在芽上2cm处平剪,下端需在叶片或腋芽下剪成马耳形斜切口。扦插前,通常采用生根粉对对插穗进行处理,以促进生根。扦插时,将插穗蘸取生根粉配置的溶液后立即插入苗床,深度保持在穗长的1/3左右为佳。扦插后,将周围土壤压实,以促进插穗与基质的充分接触。透水浇灌后即可。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皱叶荚蒾可栽植在背风向阳及侧方遮阴处,也可栽植在半阴处,以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皱叶荚蒾能耐一定盐碱,可在轻度碱性土壤中生长,是华北地区盐碱地上良好的园林植物。早春栽植时裸根移栽,栽前最好在穴内施入2~3锹有机肥。种植后立即浇1遍透水,以后每隔7~10天浇1次水,连续浇3次,确保移栽成活。每年春季浇1次春水,秋后浇1次封冻水。以后每年或隔年秋季穴施有机肥,一般不需要特别修剪。

病虫防治

扦插后,为保证插条的健壮生长,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一要结合喷水,每隔7~10d喷一次500倍液多菌灵,以防插穗感染病菌而造成皮层腐烂。要经常保持插床的清洁和通透性,防止插德幼根因缺氧引起腐烂。二要保持床面清i占,及时除草,发现有染病插条,应及时清理,防止其蔓延.如发现有虫害发生,应及时州甲拌磷或甲胺磷等防治虫害的约物进行处理。

主要价值

皱叶荚蒾树姿优美,叶色浓绿,秋季果实累累,冬季叶片宿存,是华北地区少见的常绿阔叶观赏灌木。适于孤植或丛植于小区绿地、路边等采光较好的地方。

相关品种